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预测明年经济增速降至9%以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1:0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认为宏观调控基调不宜有变操作可变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中国社科院7日发布2012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11年经济增长9.2%左右,2012年经济增速回落到8.9%左右。

  鉴于中国经济面临减速压力,且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社科院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调控基调在2012年不宜有所变动,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有所改变。

  减速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蓝皮书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淡出等综合因素影响下,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GDP全年增长速度将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2012年,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经济增速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GDP增长率预计达到8.9%。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受刺激性财政投资逐渐淡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小幅回落的趋势,预计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2.8%和15.4%。

  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突破20万亿元,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1.3%。

  最严重的是外贸情况。蓝皮书预测2012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弱,分别为20.4%和17.3%,全年外贸顺差将继续回落到1350亿美元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也表示,明年的进出口情况可能更艰难。一方面,明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现在沿海地区中小型出口企业相当困难,是明年商品贸易面临的又一个严峻考验。

  裴长洪预计明年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大概会在14%至15%的水平,比今年下降7至8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重点强调了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他说,未来欧美经济即使不会出现衰退,复苏缓慢也几乎成为共识。此次欧美债务危机将通过下面三个渠道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第一,通过出口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第二,通过金融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第三,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压力 三方面突出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提出,在价格涨幅降低和需求增速降低的背景下,2012年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加大,就业压力加大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

  张立群在蓝皮书中撰文表示,2011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已经有所显现,但大多数企业尚能维持。与2011年比较,2012年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不足预计也将成为约束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既有问题和需求不足问题多方面困扰下,预计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将难以维持。

  就业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根据就业统计资料分析,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如果中小企业出现较多倒闭,则就业压力必然加大。

  另外,受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2011年社会资金链条已经绷得很紧,特别是民间融资领域已经出现逃债现象。2012年若市场需求约束增强,预计资金回流困难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会比较多,一旦发展蔓延起来,不仅民间融资信用体系会出现严重问题,而且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也撰文称,2012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表示,2012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将不会太好,这将对我国的就业发展造成压力。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换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结构性、周期性、失衡性的失业压力。

  难题 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除了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以外,明年通货膨胀方面面临的压力也不可轻估。蓝皮书预测,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5.5%,2012年上涨4.6%。

  李雪松表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11年3月份以来,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造成此轮通胀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特别需要重视成本推动因素。这包括输入性通胀因素,适度提高的农产品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此外,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多年来地方“土地财政”惯性的影响,各产业发展中土地或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因素还会继续对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容忽视的影响。

  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某些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是有其必然性以及某种程度的必要合理性的。我们应该看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相比,前者往往会在短期内造成激烈波动,形成较大冲击,严重影响经济稳定;而后者影响则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温和一些,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对于前者,通过加强需求管理,宏观调控可以较快产生抑制作用;而对于后者则较难仅仅通过紧缩解决,需要更科学地因势利导、综合应对,更加重视供给侧的市场化改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预测,2012年CPI将上涨4%左右。他在蓝皮书中撰文称,一方面,当前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另一方面,货币对物价上涨的刺激因素有所减弱,但劳动力等成本推动因素并不受货币政策控制,我国这一轮物价总水平可能在3%至6%的区间内运行数年。

  建议 宏观调控基调不宜变动

  基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通胀压力依然不小的判断,社科院专家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调控基调在2012年不宜有所变动,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要较今年有所改变。

  “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认为,2012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执行中应该以稳为主,既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又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把握好时机,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及时微调。

  陈佳贵说,从财政政策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也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需要,又有挑战。但是要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的规模,特别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反对搞形象工程,反对铺张浪费,避免出现严重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支持小企业、微型企业的发展的财政措施,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从货币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本身就比较中性,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时的走向。针对物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物价上涨速度也回落到合理的区间,货币政策在操作层面可以适度的放松。同时,要切实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效利用利率、汇率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也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近期中央反复强调要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表明在总提法不变的情况下,政策有了调整。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经济情况相当复杂,再加上明年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要大选,政治周期的影响可能比经济周期还要强,所以应对复杂的局面,政策的侧重点尤其是优先次序将会调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