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末端控制乏力企业供应链遇环保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2:32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陈青松

  近日,苹果公司与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五家国内环保组织谈判一事颇受关注。苹果虽承认供应商环保有问题但拒绝透露整改细节,其诚意受到质疑。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调查了解,苹果供应链涉污问题只是冰山一角。鉴于不少公司甚至跨国企业在华供应链涉污,众多民间环保组织、国际贸易第三方审核机构开始监督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仅今年以来,就有不少国际国内大品牌被查出供应链有环境违规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日趋复杂使得供应链变得日益庞杂。跨国巨头宝洁全球供应商多达8万家,而零售巨头沃尔玛供应商也有6万多家。一些优势突出的企业集中发展核心业务,而将处于价值链末端的非核心业务,如生产外包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时,更付出环境遭受污染的代价。

  供应商囿于成本压力

  一张厚厚的单子上,是20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这是2010年第一批绿色消费警示名单,这些产品都存在各种违规记录,多家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因产品供应链涉嫌环境污染而赫然在列。

  调研报告显示,部分苹果供应商的污染已对我国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苹果供应商之一的名幸电子在广州的工厂,短短几个月内就因各种环境违法问题被立案查处10多起;武汉名幸电子厂区东侧水渠因受污染呈乳白色,被称为“牛奶河”。江苏昆山的凯达电子、鼎鑫电子以及山西太原富士康,因环境污染不断被当地居民投诉。

  而根据此前苹果发布的《2011年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责任报告》,大量的供应商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其中129个工厂中的80个去年没有存放或妥善处理危险化学品;41个不回收或处置危险废物;37个工厂未能监测和控制废气排放,不止10个工厂有废水问题;63个工厂没有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的许可证、没有文件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估。

  作为典型的品牌输出企业,苹果公司只负责创意和设计,产品制造由遍及全球的供应商提供,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环节涉及全国各地诸多工厂。这种通过代工厂把污染转移到生产国的做法,受到环保人士的广泛质疑。

  随着苹果供应链污染问题持续曝光,今年9月,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全球总裁发给苹果公司新任CEO的一封长达4页的信件,强调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及合作伙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4点重要诉求,内容包括要求苹果使用中国国内公开的污染企业信息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检索;供应链审计必须超越一级供应商,深入涉及二、三级供应商;将环境污染行为列入“核心违反”之列;在评价供应商的“关键绩效指标”中加入环境表现指标等。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赵旭指出,现在IT类产品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在苹果一级供应商的更上游,还有大量企业存在。如果苹果存在更上游的供应商,那么它很难去签署一份环保协议,绿色供应链就很容易断掉。

  而多方信息显示,苹果在供应链管理中介入很深,从材料使用到生产过程中无尘标准的控制,都有相当深的介入。

  “苹果严格控制成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要求我们上游供应商降低原材料价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苹果供应商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苹果的高压之下,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在环境等方面降低要求,甚至导致污染。

  除苹果外,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的供应链也被指存在环境问题。据今年9月初绿色和平公布调查报告显示,乐购、联华、卜蜂莲花等超市多地连锁店出售的果蔬含有多种国家违禁农药及超标农药残留。

  供应链“绿化”之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1996年由美国提出,其要求把环境保护意识、“无废无污”、“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整个产品链条中,目的是从产品原材料采购期开始进行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遵循环保的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然而,要使庞大复杂的供应商体系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对品牌商而言并不容易。如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全球70个国家就拥有66000家供应商以及将近10万个库存单位。要使这数量惊人的供应商完全实现“绿色”运营和管理、减少或杜绝废物生产和排放,难度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品牌供应商之所以屡次“犯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公开数据称,在中国污水处理费为每吨13美分左右,而无视国内水污染防治法的中国大型工厂每年可因此节省治污成本数十万美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现实利益面前,国际品牌商面对数以万计的庞大采购链条和上游渠道时,对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往往采用沉默的态度,而延续着对其产品的采购。

  环保人士认为,品牌采购商对供应链的管理已成为全球贸易规则中的共识,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有中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环保方面企业也想努力做好,但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

  “像我们加工类企业,可以说是长期低成本和低利润运营,本来企业资金压力就很大,再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企业更加吃不消。”广东华鑫科技公司的张经理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环保人士认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满足高效、低成本运作的业务需求,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到供应链安全运作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层次上。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会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更会因便捷高效的管理流程,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绿色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经营愈加深入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品牌的竞争,而是包括企业形象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供应链建设已成为衡量品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公众对“供应链环境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多个国家还以环境污染、产品食品安全等为由,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马军表示,厂商如果只是宣称自己品牌有多么“绿色”,而不对其供应链环节的环境违规进行控制,实际上其产品生命周期污染可能更严重,对企业品牌的损害会更大。因此,必须通过供应链的传导作用,将压力传递到不重视环境保护的供应商。

  专家认为,在上下游经营活动日益紧密、“代工制度”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尤其要要求行业旗舰企业对其供应链进行更加精细和严格的环境管理,辅以信息公开、公众监督,促进整个行业提升环保效益。

  事实上,供应链的管理已经得到了不少品牌供应商的认同。2010年3月,全球供应链协会发布首个中国绿色供应链调查报告显示,47%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同时有32%的受访企业表示会和供应商积极讨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有关合作事宜。

  而自去年4月以来,公共环境研究中心曾和29家跨国公司沟通供应链的环境问题,要求其对供应商作环保评估,包括沃尔玛、耐克、可口可乐、飞利浦、诺基亚等企业都开始用采购对供应商施加正向影响。

  全球供应链协会创立者兼执行董事Max Henry表示,拥有一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及时响应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峰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的决议,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碳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0%—45%。而政府相关政策的公布与落实,将成为中国企业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强大推动力。

  中国环境科技学会秘书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创建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与标准体系。二是要发挥政府引领与表率作用,强化绿色公共采购政策。因为政府采购的方向具有很好的引导性和示范性。三是要培育绿色供应链的明星企业,带动绿色供应链整体向前发展。

  “绿色供应链将带来一次商业革命,在不久的未来,谁在这个领域把握先机,谁就会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这位负责人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