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已结束“WTO见习”历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3:29 来源: 新京报

中国已结束“WTO见习”历史

  

  一直在经贸领域工作的张志刚见证了中国“入世”的艰辛和“入世”后的阵痛。十年前,他担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时参加了WTO后期的国内协调工作,根据国务院的安排,国家经贸委负责协调各部门的方案,之后由外经贸部谈判代表团对外谈判。所以龙永图比喻张志刚“是在厨房里做饭”的人,而他自己则“是端出去请客的”。2003年3月起,张志刚任商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0年5月,当选中国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曾经最担心农业、汽车、金融

  新京报:你在经贸委直接负责产业,中国“入世”谈判期间,以你对中国产业的了解,当时有什么样的担心?

  张志刚:面对“入世”谈判,我记得当时把我们国家的产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有优势的,比如轻工纺织类;第二是优势与不足并存的,比如石油石化、钢铁;第三是处境非常不利的,农业、金融、通信等。

  我记得我们最担心的三个领域,第一产业是担心农业,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开放了怎么办?非常担心;第二产业是工业领域,最担心的是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关联度大的汽车产业。第三个领域是现代服务业,尤其担心的是金融业,后来因为现代服务业最终我们对外承诺的不是太多,所以也没有发生大的情况。

  但是在整个产业界,可以说是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积极应对的结构调整和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大战,至今回忆起来也是难以忘怀的。

  新京报:回过头来看,这些行业是不是如当初预想的那样?

  张志刚:我觉得我们各个产业都表现得不错,都经受住了考验。

  我们的石油石化经受了考验,具备了世界级的竞争力,都进入了世界500强。钢铁工业,当时也是担心受到进口的冲击,现在成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个国家。汽车工业虽然只走过了短短的十年历程,当它的产销已经是世界第一。现在中国已经有200多个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工业产品的生产,我们的轻工纺织,通过痛苦的技术改造,既是传统的,也是现实的优势产业。中国的消费品生产在世界上是有很大优势的,尽管我们还需要提高档次。

  农业方面也经受住了考验,但大豆生产方面难以满足需要。

  发展方式值得反思

  新京报:我们现在是贸易大国,但却不能说是贸易强国,加入WTO十年有什么遗憾和不足吗?

  张志刚: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人家一百多年发展的成就,但人家一百多年发展遇到的问题,也会在我们三十年中积累,所以必须正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比如钢铁行业,去年全世界粗钢的产量可能已有12亿吨左右,而中国就占了一半,粗钢是高耗能的产品,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集团却不是中国的。

  过去我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这样的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了。我们消耗了不少的能源,却只创造了全世界不到10%的GDP,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的效率越来越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大。

  我觉得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深化结构调整,是非常正确的,但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也艰巨繁重。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谈判时被强加不公平条款

  新京报:WTO总干事拉米对中国“入世”十周年打分是A+,你如何评价中国这“入世”十年的表现?

  张志刚:成绩肯定是主要的。拉米打了个A+,我也认为我们的成绩是卓著的,但困难和问题也要面对。我想我们应该是优秀。当然不是满分,毕竟我们还是有不足。

  比如,当年WTO的谈判给了我们一些不公平的条款:特保条款、纺织品协议的有关条款、市场经济地位,这三个领域,都强加给我们一些不公平条款。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谈判不可能没有妥协。

  事实上,中国这些年经济的成长、贸易的大发展,帮助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也帮助他们降低了物价水平。客观地讲,中国和世界取得了双赢。

  新京报:说到市场经济地位,目前世界上只有81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日本、欧盟等还没有承认,你怎么看?

  张志刚:这是对中国的歧视。世界上关于市场经济地位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他们强加给中国人的,是不公平的,歧视性的条款。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就要一天都不放松地进行坚决斗争。但是,对此不要对他们寄予过高的幻想。根据WTO的规则,记得是到2016年吧,即使按协议内容,该条款也要取消。

  不能因为负面条款影响开放决心

  新京报:现在回顾,也有人指出加入WTO带来负面影响,曾有学者提出应该研究退出WTO,你认为呢?

  张志刚:我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如果有,我想也是极少数。这些声音有利于我们保持冷静。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人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参与平等竞争应有的权益。十年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是互利双赢的。我认为,什么事情从来都应该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世界上哪里会只有单赢的。难道说因为WTO中有一些对我们负面的条款就影响我们开放的决心吗?当然不能这样。

  新京报:那你对WTO的体制有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张志刚:WTO的规则毕竟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订的规则体系。

  确实存在着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尊重不够,考虑不够,这就是为什么正在谈的多哈回合叫发展回合。所以新一轮的谈判必须更多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WTO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得很不够。中国“入世”的时候尽管有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不公平条款,但中国还是决定参加。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总体上得到了保证。如果因为有几条不公平条款就不参加,那是舍本求末。

  “入世”十年中国需要冷静

  新京报:十年前,中国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如今中国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方向?

  张志刚:我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程度要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内,我们仍要坚持发展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结构,把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尽快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人力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上来,由粗放的生产方式转变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上来。始终要围绕综合国力和生产力,做好提高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对外,中国已经结束“见习生”的历史,下一步是如何当好“优等生”,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世贸进程,继续成为坚定支持世贸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设性成员。

  “入世”十年了,“入世”前更多的是担心,现在我们更需要冷静。以前因为有一个开放时间表,我们更多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忙于应对。今后我们应该在熟悉这些规则以后,运用它、发展它、驾驭它。现在你要我开放市场,你有什么条件,我有什么条件,大家坐下来再谈。

  本报记者 苏曼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