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编辑部说事:公益行业须以“变”治“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20:1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1年即将过去,中国公益行业发生了很多事情,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2011年中国公益行业的现状,我们不知道该用“乱”还是“变”。

  从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到地方红十字会的颗粒无收,从民间公益组织的异军崛起到广东省对社会组织的开放政策,我们发现,公办公益行业发展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近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自己的微博(http://weibo.com)上公开表示,今后将把所有新出图书的版税都捐给民营公益基金,一年一清,直接从出版社划走。众多读者称,以后凡吴晓波出书必买。无独有偶,最近,四川省凉山州布托县团委书记向社会发布紧急求援,因气温骤降布托孩子急需冬衣裤.希望如有旧衣服捐助的爱心人士能够及时提供援助。消息传开,不仅是旧衣物,解囊购买新衣物相助的爱心人士也不在少数。

  这两件事获得的反馈都同样积极而友善,究竟对社会公益行业的发展能有多少促进作用,短时间内还无法得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上述两位希望或者得以表达友善爱心的渠道都是民间公益渠道。

  为什么不通过红十字会或其他公办公益渠道呢?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一阵那家中国最能筹款的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新闻——这家3年内筹募巨款的基金会被指用公益基金炒房放贷,至今还未能彻底查清。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桩轰轰烈烈的民间公益行动——由500名媒体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这一单纯的民间力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愿,在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后被中央政府纳入整体教育经费支出计划当中。这是一例个人化的、自主的、公开透明由全社会监督的民间公益行为推动政府力量参与的典型。

  今年以来,包括由知名媒体人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在内,以诸如“爱心衣柜”等为代表的民间公益行动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现在,这些民间公益行动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议题:公益事业如何继续向前行?

  其实,公办公益组织中值得讨论商榷的话题,也许并不比民间公益组织更多。之所以公众对公办公益组织的辩论更加活跃,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公众的公平意识、维权意识、自主意识都越来越强,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越高,对公开透明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是一种成熟的公民精神的表现:超越私欲、超越权力、超越官僚、超越小我,以理性法治民主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

  具体来讲,一些公办公益组织由于出现了在公共事项上“搭便车”甚至以公益谋私的行为,所以无法得到公众的谅解和继续支持。但是,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且尚属探索和培养发展的阶段。如果公办公益组织能够吸收民间公益那样的热情以及取信于民的公开方式,不断改善公益环境,让公众的参与和自身的公开透明形成相互促进,努力求变,公益行业才有可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