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话题2011之人物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4:00 来源: 深圳商报

  策划:深圳商报评论部

  执行:深圳商报评论员 苗凡卒

  2011年的人物盘点,我们选择了6个(组)人物。选择这些人,不是选先进典型,不是选轰动人物,也不想把他们简单地分出好坏善恶。他们,只是那些让我们关注过、思考过的人物中的代表。他们的出现,触动了我们内心当中一些最为强烈的精神诉求。通过对他们的关注,寄托了我们对好社会、好生活的诸多期待,推动了我们在精神上的成长和一些社会共识的形成。

  编者按

  时近年尾,媒体照例要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盘点,本版亦不免俗。从本周开始,我们将推出年终回顾专栏“话题2011”,在每周一刊出。专栏共三期,分为人物篇、事件篇、制度篇。对于回顾的内容选择,我们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要引起国人的关注,并成为谈论乃至争论的话题;二是要能带来社会的进步与成长。敬请垂注。

  1

  李娜:

  独树一帜的成功

  从今年年初的澳网女单亚军,到6月的法网女单冠军,李娜实现了个人、中国人、亚洲人在职业网坛的历史性突破。很多人还记得那个夜晚,我们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兴奋,因为那是一种刘翔、姚明、丁俊晖都不曾带给我们的兴奋。

  李娜的成功,确实与众不同。主要的不同大约可以数出下面几项:一是大满贯在职业网球乃至职业体育当中拥有尊崇地位;二是李娜代表着中国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之外所获得的最高成就;三是李娜本人有着直率的性格、幽默的谈吐和流利的英语,她的比赛现场采访甚至让外国观众也很期待。

  尽管我们知道,李娜的成功,绝不是典型的中国式成功。典型的中国式成功,仍然是举国体制,仍然是“感谢国家,感谢领导……”。但是,出色的成绩和丰满的人格,让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期待,期待世界把李娜作为中国人的标准像,期待更多的中国人不仅有着李娜式的奋斗和成功,更有着李娜式的自由和真实。

  2

  郭美美:我们不想被欺骗

  在网络时代,话题人物是各领风骚没几天。但郭美美是个例外,公众对这个名字关注的时间之久,超过了2011年所有的人物。

  事实早已证明,郭美美这个人物,和红十字会没有什么干系,但是,公众对红十字会的捐助热情,仍然在郭美美事件之后达到冰点。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大家手里没有闲钱的时代,大家不会关心红十字会的事情,因为那是政府的事情,是别人的事情。可是,在民间慈善热情不断高涨的今天,公众特别关心红十字会以及所有慈善机构的事情,因为大家不愿意自己的善意被欺骗,善款被滥用。

  所以,郭美美事件,从根上反映的是这样的冲突,现有的慈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公众的慈善诉求。现在,红十字会捐款遇冷,但是,那些受到公众信任的项目捐助热情却空前高涨,像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就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像崔永元发起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甚至要“走后门”才能参与。

  现在,国家特别强调社会建设,可是,如何释放出公众的社会建设力量与热情,郭美美事件是一面镜子。这个事件当然是偶然的,可是,如果连一个名叫“千分一”的慈善组织名称注册,都要惊动高层才能实现,这个结果,又是必然的。

  3

  小悦悦:怎样才能走出冷漠

  尽管小悦悦对她所引发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但是,我们仍然要向这个短暂的小生命致敬。因为她让我们思考,怎么做才能走出冷漠。

  在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初,公众曾一边倒地对那18名漠然而去的路人进行愤怒地谴责。随着事件的发酵,许多人开始反思,难道我们这些不在现场的人,真的有谴责他们的资格吗?我们到了现场,就一定不会漠然而去吗?我们敢在冷漠的人群中做那只不冷漠的出头鸟吗?至此,反思有了超越事件的意义。

  而真正有建设性的反思发生在事件最后,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妨碍了我们走出冷漠?是人都有两面性?还是内心的热情与现实的冷漠之间有着某种具体的阻隔?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陌生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与彼此关心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如何建立这种信任和关心?或者是如何摆脱不信任的心魔?我们需要艰难的重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度保障,需要见义勇为者学习自我保护,甚至需要一些人付出被冤枉的代价。为了建立一个陌生人也能彼此信任的社会,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4

  四大“名爹”:

  让特权归还公平

  本来,是一个名叫李天一的小伙子撞了车,打了人,结果,不但让李双江成了主角,甚至还牵扯出一个网络流行词——“四大名爹”。虽然四位“名爹”多少有些无辜,但相比起几位飞扬跋扈的“×二代”,“名爹”才是真正刺痛公众的字眼。

  “名爹”现象,由来已久。只是到以微博(http://weibo.com)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以前一些很容易被掩盖的社会现象更容易暴露出来,这才让特权显得格外刺眼。其实,靠着“名爹”庇荫,“×二代”们在教育、就业等诸多方面,已经拥有了普通孩子无法企及的优势。但是,当这种优势企图越过法律的边界,公众断然无法接受。

  一个社会最起码的公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这个公平做不到,所有的公平正义都是扯淡。从李天一事件最后的处理来看,执法是公正的,甚至是偏严的。但是,就像高晓松酒驾要接受顶格处理一样,让名人、贵人、官人曝光在阳光下,甚至让他们在某些时候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是必须的。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权,就必须在另一方面接受更挑剔的监督。只有这样,让特权受到制约,让“名爹”有所顾忌,特权才会向普通人归还更多的公平。

  5

  方凯:

  敬业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

  辽宁大学七旬老教师方凯的名气没有郭美美大,但他在人们心中掀起的波澜,一点也不小。今年9月,当方凯面对教室里仅有的三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将板书写满黑板,人们为这个简单的事情感动了。

  方凯凭着什么让公众感动?很简单,是敬业。现在的社会,不缺乏在强大的压力和约束之下产生的敬业,但是,我们的内心缺乏对自己职业的尊重,缺乏对自己服务对象的尊重,一句话,我们缺乏一种不靠外在压力就有的敬业精神。

  如今,饭碗越结实,敬业精神越差。特别是那些从事公共服务的铁饭碗行业,如公务员、教师、医生,其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更是常常受到诟病。有人说,这是制度的问题。但是,比制度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敬业精神。对于教师、医生这些充满神圣的职业,没有什么外在的制度能取代发自内心的敬畏与尊重。要提升这些行业的公众形象,除了像方老师那样尊重自己的职业,别无他法。

  6

  “御史在途”:

  我们需要跨阶层的关怀

  “御史在途”是湖南省纪委处级干部陆群的网名。“御史在途”出现的意义是什么?人们有很多评论,其中有一个说法应该最接近公众的感受,那就是“官场异类”。这个异类异在哪里?因为他能够付出跨阶层的关怀。

  现今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是阶层分化,许多人只和自己阶层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只为自己所在阶层谋利益。具体到官场,一些人都把明哲保身、顾“大局”作为官场生存之道,连不小心得罪人都怕,更不要说为了农民工的利益与官场同道撕破脸。如此官场风气积存已久,“御史在途”自然就成了异类。

  也许,阶层分化在很多国家都不可避免,但是,为了避免阶层分化形成阶层固化,必须留出两个通道:一是阶层流动的通道;二是阶层救济的通道。现在,我们很注意阶层流动的通道建设,义务教育、公务员考试等,都做得不错。但是,大家对阶层救济通道的建设却关注得不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御史在途”的冲冠一怒才显得尤为难得,尤为罕见。

  本版栏头/漫画 王建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