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驻守特区中的“特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4:00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徐 恬 通讯员 冯立峰

  一条约300米长、不到3米宽的小街,一边是深圳,一边是香港,这条特殊的小街叫“中英街”。守卫着“中英街”的,是广东边防总队六支队十三中队。十三中队1969年3月进驻沙头角。进驻以来,官兵面对复杂环境,坚守本色,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人民满意群众赞誉的合格答卷。1996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十三中队“沙头角模范中队”荣誉称号。今年12月14日,十三中队将迎来授称15周年。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模范中队。

  文明执勤每天微笑3000次

  记者跟着六支队十三中队副指导员包亮平走进中英街的验证大厅。包亮平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每名验证官兵要微笑、敬礼3000次,说‘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等文明用语1200多次。”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和边防部队的形象。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又多了起来,中英街又旺了。”包亮平告诉记者,“平时每天进出关的人流量在1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单日进出关人流量在1.5万人次。”“执勤一天下来,官兵脚是肿的,脸是僵的,手臂是酸的,但一想到中英街居民再也不用为回不了家而担心、游客的通关速度更快时,再苦再累也值得。”中队排长赵文超道出了中队官兵的心声。

  边防路变“爱民路”

  “沙头角模范中队”始终坚持“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边防管理和服务就及时跟进到哪里”,为特区建设让路,为特区发展服务。香港回归后,原有的边防执勤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模范中队顺势而为,将原有的“军事防御型”执勤模式转变为“管理服务型”,正确处理“防”与“放”的关系,为特区建设贡献力量。

  盐田区与市中心区之间,被梧桐山分隔。以前,只有一条收费隧道可以通行。边防公路能否开发成盘山公路,方便市民出行?中队主动了解情况,向上级汇报,经过努力,将边防路改建为市政道路。

  沙头角大型居民区海润园,小区门口刚好是一条边防路,尽管面向大海,但天天由荷枪实弹的哨兵把守,无法向居民开放。在中队的积极建议下,上级同意将哨位后移几百米,如今小区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海边休闲、娱乐,边防路变为了“爱民路”。

  在中英街关口采访时,记者正好赶上深港跨境学童放学后集体过关,在学生队伍中间有几点“橄榄绿”。原来,每天有1000多名学生进出中英街。中队专门为学生开设两条快捷绿色通道,并组成专门接送学生过关的“爱心小组”。

  铜墙铁壁保特区安宁

  在沙头角,官兵面临的考验无处不在。战士苏跃清来自福建农村,家境贫寒,入伍12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抵制住了诱惑。有一次,小苏和战友查获一宗涉嫌特大走私案。一名“老板”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从塑料袋里拿出一摞钱,看厚度,少说也有十几万元。“老板”把装钱的袋子往小苏怀里塞。但小苏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名“老板”。

  三伏天,看到执勤战士顶着高温站岗,有位居民不忍心,送给战士一瓶水,战士婉言谢绝了,因为中队有纪律规定,执勤中绝不能接受赠予。中队长关进兴说:“这不是小题大做,今天是一瓶水,明天就可能是一桶金,任何小事都可能成为腐败堕落的突破口。”

  多年来,中英街上,谁家有什么情况,打个电话,中队官兵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中英街的居民都说:“这里虽然没有派出所,但中队电话就是我们的110,官兵就是我们的守护神。”

  中队进驻沙头角以来的40多年里,中英街内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被评为广东省“六好”模范社区。“生活在中英街,治安好,家家晚上都不上锁,特别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我决定在此安度晚年。”2010年8月,在香港尖沙咀生活了20多年的陈先生把家搬到了中英街。

  据不完全统计,15年以来,“沙头角模范中队”共查获涉嫌走私案件980宗,物品价值9300多万元;查获非法出入境620宗710人次;查获毒品海洛因1400克;缴获五四式手枪两支,子弹28发;查验出入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人员1.3亿人次、车辆450万台次。

  拾破烂拾出个“爱心基金”

  在不法分子眼里,“沙头角模范中队”的官兵是“眼中钉”、“肉中刺”,而在人民群众心中,“沙头角模范中队”是值得信赖的“最可爱的人”。

  每周三是盐田区福利院的老人们最期待的日子,因为十三中队的官兵们要在这个下午来到福利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拉家常、表演节目。多年来,除有重大任务外,从未间断。

  被誉为“活雷锋”的陈观玉是中英街的老住户。在这里,她已经生活了60多年,亲眼见证了“沙头角模范中队”官兵如何将爱民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陈观玉说:“在我和家人心中,‘沙头角模范中队’官兵不仅是部队的战士,更是我们的亲人。”

  “沙头角模范中队”有个传承多年的好做法:号召官兵收集易拉罐、旧报纸等废品,变卖后融入中队的“爱心基金”,帮助中队的困难官兵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爱心基金”对辖区里的特困户李仕保、廖丽娟、郑本云等进行长期资助,向家庭困难的战友伸出援手,并向粤北、四川等灾区捐资,几年来共捐资8万多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