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姿态,让百姓感受到温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5:22 来源: 经济日报从坐机关到走基层,从发发文件到手牵手、肩并肩,湖南邵东县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湖南邵东县,田间地头的老百姓仍然对去年的一幕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4月6日至9日,邵东县委书记周国利一行5人,穿行10个乡镇23个村,走访40多户农家,访百姓疾苦,查干部作风,并向有关部门批示交办函22件,开启了“邵东县万名干部大走访”的序幕。
火厂坪镇浩然村81岁的赵干生老人还记得,他拉着周国利的手说:“干部要下乡,要多下乡;干群亲不亲,就靠走得勤。”周国利高兴地点头:“你老人家说得太好了,我们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
走基层,县委书记迈出第一步,带动了邵东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2010年5月4日至25日,邵东县全体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乡镇干部近万人走出机关,深入基层,遍访民情,架起了干群“连心桥”。今年3月,邵东县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主题,推出了“万名机关干部大深入”活动,在全县1010个村(居委会)、社区和20个县属机关战线设立群众工作站,每个工作站配备3至4名机关干部,“主动沉下去”为民服务。40多天大深入,县直单位为民办实事872件,解决便民工程资金1000多万元,解决发展难题165个。
把发展的难题交给干部,把干部的监督交给群众,邵东县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为干部作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八个严禁”架起“高压线”,“领导信箱”顺畅民情通道,“有奖举报”将干部作风置于阳光监督……
小环节,大举措;小动作,大转变。如今,在邵东的机关干部中,喝茶看报纸的少了,走基层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承担责任的多了……干部作风变了,老百姓的事情越来越受重视。“我没想到自己的一封信能引起书记这么重视。”周官桥乡车家村村民周湘宇说。去年4月,周官桥乡设立“书记、乡长信箱”,群众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直接往“书记、乡长信箱”里写信或给书记、乡长打电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乡党委书记禹洪很快带领工作人员登门研究解决我家的问题。”去年9月,邵东县在26个乡镇,1010个行政村、居委会推广了这一做法,设立了“书记、乡(镇)长信箱”1000多个,至今已收到群众来信5126件,按期办结4921件,办结率96%。
从坐机关到走基层,从发发文件到手牵手、肩并肩,干部作风转变了,服务经济发展的脚步更务实。规划20平方公里的邵东生态产业园是邵东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发展平台的战略举措之一。邵东县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五金、机电、皮具、打火机、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状况,决定重点打造具有邵东特色的产业集群,使优势行业抱团发展。
在这一思路下,12家打火机企业组建成东亿电气集团开始抱团占领国际市场,占地208亩的标准化厂区拔地而起,全行业年产销打火机突破60亿只;五金行业联合33家企业组建恒源五金集团,打造小五金大品牌,扳手产量占全国30%以上;皮具行业近百家企业与中国皮具协会共同培育“中国书包之都”,书包产销量占全国70%以上;焦煤企业抱团升级,由众多小焦化联合组建一家大型聚能焦化公司;素有“南国药都”之称的廉桥中药材市场及时提升产业结构,被列为国家级中药材生产基地。如今,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81家增至19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8.4亿元增加到50多亿元。
务实的作风带来了农民增收的新气象。邵东县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了“把传统产业做优,把优势产业做强”的理念,围绕优质稻、生猪、药材、黄花菜、果蔬五大传统主导农业产业,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加固的同乐坪水库大坝上,只见群山环绕着村落,连绵千余亩的葡萄藤蔓摇曳起舞,一栋栋新装修的房屋整洁漂亮,水泥马路交错延伸至各村庄院落。这是石株桥乡新农村建设公田片的全景。“今年,葡萄每亩收入8000余元,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年底葡萄交易市场可以建成,千亩柑橘也将全部种上,明年将产生更大的效益。”公田村党支部书记兼蒸水源金果协会的发起人和负责人罗导机说。
在团山镇,花农尹东光告诉记者:“我种了3亩黄花,年均采收干黄花540公斤。在邵东,和我一样的花农有9.8万户,但是我们并不担心黄花的销售,因为精华农产品公司每年可加工销售黄花达5000吨,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黄花基地,对全县的黄花实行保护价收购,像我这样的黄花菜种植户每亩年增收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