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岸同胞一家亲 创富感恩同步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吴世滔

  

两岸同胞一家亲创富感恩同步行
林育青1967年出生,原籍福建,常年旅居海外,经济学硕士学历。现任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台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厦门商会常务副会长、终身学习基金会会长、海峡交流发展基金会会长、云从龙集团CEO、香港中远投资集团执行总裁、香港中海信达控股集团执行总裁等职务。

  “到祖国大陆投资是我们集团最明智的决策,事实证明,如今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也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林育青说。

  1987年,两岸之间的坚冰打破之后,台商很快来到大陆投资兴业,20多年来,台商投资大陆促进了台湾产业转型,同时也为大陆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台商大量投资大陆,密切了两岸联系,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促使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成为两岸中极具活力的因素。专家指出,台商投资大陆在大陆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两岸贸易快速增长、推动两岸通航取得积极进展、促进大陆劳动力就业数量与素质不断提高以及大陆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台湾同胞积极参与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推动国家和民族富强的振兴之路,也是海峡两岸化解历史是非、增强了解互信、构建共同认识、培育共同发展基础、实现融合共生的合作之路,广大台商在其中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深耕传统产业

  自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以来,台商就迈开了投资大陆的脚步。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当时,传统产业在岛内遭遇生产、筹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经营成本升高以及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困难。同时,也受到岛内科技产业的排挤,传统产业于是西进大陆投资发展,以寻求产业发展的第二春。全国工商联执委、云从龙集团首席执行官林育青所在的云从龙集团于1987年怀着感恩回报祖国的满腔热情最早到大陆投资兴业。这时投资大陆的传统产业,多为劳力密集的加工工业,包

  括伞具、鞋类、小五金、玩具、纺织、塑胶等行业。

  林育青1967年出生,原籍福建,常年旅居海外,经济学硕士学历。现任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台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厦门商会常务副会长、终身学习基金会会长、海峡交流发展基金会会长、云从龙集团CEO、香港中远投资集团执行总裁、香港中海信达控股集团执行总裁等职务。

  “到祖国大陆投资是我们集团最明智的决策,事实证明,如今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也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林育青面带微笑地说。

  云从龙集团初期以制造生产业为发展开端,先后参与投资经营了香港长亿鞋业有限公司、香港中洋渔业集团、香港正大能源集团、北京康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平实行销有限公司、山东中洋渔业联合等实业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员工积极努力下,潜心经营,多方拓展业务,使集团业务在横向和纵向方面得到深入的拓展,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云从龙集团经营业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过去台资进入大陆,带有探测性质,缺乏整体配套措施。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台商已择定有发展远景的地区,成群进驻,逐步形成了台商特区。继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台商投资热潮之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区域逐渐从闽、粤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祖国大陆一个新兴的台商投资集中地。除此之外,北京与天津两大都市以及东北等地,具有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台商北移

  的首要选择地之一。特别是北京市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更为台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投资良机。林育青是一个懂得抓住机遇的企业家,他在上述地区都有相应的实业投资。

  祖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大量未开发的资源,工业基础雄厚且科技实力具有一定规模,但缺乏资金、经营人才和经营新理念,而台湾正好有较多的资金和经营人才,具有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需求的则是原料、市场、重要技术和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两者的互补性很强。而且,当前我国东南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相对领先,市场发育也较完善,但竞争也更剧烈,密集在这一地区的资金、技术等势必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当前中西部地区一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将对台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基础条件较好、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也较高,同时中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蕴藏了巨大商机。林育青又把投资的方向集中到了中西部地区,2009年2月22日,应湖北省黄冈市政府部门的邀请,林育青率集团高层一行到黄冈市考察茶金康多酚(EGCG)生产基地项目和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项目,考察的两个项目总投资3亿元。茶金康多酚(EGCG)生产基地项目,延伸开发化妆品、生活用品、保健品、药品原材料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加工粗茶、老茶10万吨,年产茶金康多酚200吨,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项目,面积达5万-10万亩,开展有机茶种植

  与加工、香料种植与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有机生态农业观光、有机农业研发等。

  林育青还相继在北京、哈尔滨、山东、重庆、云南、湖北等省市投资

  企业。

  如今,云从龙集团注册资金约为35亿元,总资产约为40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资产管理、投资、融资、有价证券委托买卖业务,辅导、保荐企业境外上市,国内及跨境外担保、投资,电子及电控产业项目投资等业务。

  进军投资担保领域

  林育青带领云从龙集团在传统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奇迹。进入21世纪后传统产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需要拓展企业的发展领域,林育青不再满足于传统产业上取得的业绩,于是,把投资方向转到了投融资领域,逐步架构海外与国内的专业投资桥梁,并引进境外、国外集团公司证券投资的资源平台,联合国内具实力合作伙伴发展金融行业。于是他们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中远投资集团和香港前程投资有限公司及香港中海信达控股集团,积极利用香港的金融优势,加快发展投融资事业,与此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业务他们又相继在台湾和香港分别注册成立了台湾中海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中海信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和国内的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他还是上海美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美特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泰国云从龙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注册资本金10亿元、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担保公司,中海信达的运营宗旨就是讲诚信,敢创新,求发展。

  抢搭两岸共同政策列车,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亦于2010年10月10日10时10分,同步在香港、台湾揭幕挂牌成立(香港中海信达控股集团、台湾中海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当天在香港、台湾同步成立控股集团公司,开中港台投、融资合作之先河,将会较好的扩大业务范围。

  中海信达控股集团执行总裁暨中海信达担保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林育青表示:“冀将提供陆资、港资、台资、外资企业更畅通的融资管道与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大中华区域总体经济发展。”

  林育青指出,中海信达率先在业内提出担保投资的经营理念,把担保和投资结合在一起,引进战略合作投资公司并将担保资金全部或部分转换成被担保企业的股权。这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不但提高了公司的收益水平,而且减少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中海信达主要的业务内容有信用担保、企业贷款担保、债券融资担保、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个人住房、信贷消费贷款担保、涉外担保;联保和分保业务、资产受托管理、企业重组、转让、兼并、托管及其策划和咨询、实业项目投资等。

  现在今,更将触角扩及两岸三地,中海信达除本身具有极专业的项目评估团队,能获得国内五大行的授

  信放贷支持外,亦争取到花旗、渣打等外商银行跨国性担保授信合作业务,担保公司将提供企业更专业、更充沛的担保融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林育青表示,如今的云从龙集团以产业项目投资为主,金融服务为辅,积极参与两岸经济建设,为两岸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历来是两岸交往中极具活力的两个领域,就像两个齐头并进的车轮,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使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近;两岸经贸合作,谋求双赢发展,让两岸同胞的手牵得更紧。

  “经贸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对,尤其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将对两岸经贸文化、民众思想情感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林育青如是说。

  林育青还担任海峡交流发展基金会会长和终身学习基金会会长。他深感责任重大,在经营企业的同时,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不懈地推动两岸的商业、文化、教育的往来交流。

  在商贸交流方面,通过海峡交流发展基金会的平台,积极促进两岸的电子、航空、生物、农业科技的技术转移,引进技术后通过融合改进,发展出适合国内使用的高新技术产品。

  在文化交流方面,通过终身学习基金会的平台,举办地区文化、宗教文化、台湾文化的宣传交流,从而拉近两岸同胞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与发展。

  在教育交流方面,通过终身学习基金会在每年暑假期间固定举办两岸青年领袖营活动,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在促进两岸青年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下,加快两岸之间的融合。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连接海峡两岸最牢固的心灵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责任。这种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汇集起来,势必形成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如今,两岸同胞正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林育青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为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牵线搭桥,为增强两岸经贸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热心慈善

  感恩回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台商在大陆的发展走过30年历程,在带动大陆经济发展,共享改革开放成就,促进两岸关系前进的同时,广大的台商亦不忘企业公民角色,热心慈善、乐善好施,积极回报社会。

  林育青早期到大陆投资,凭借勤奋敬业、经营有方创造了财富,在感恩回馈社会方面亦成为了台商的典范。

  林育青不仅是个成功的台商,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工作之余他在积极学习佛法精神,创造人生价值。他多年来通过学习佛法,深刻了解到

  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在于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扶助弱势群体,所谓的轮回循环是要我们知道得自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才是一个圆满的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林育青收获了很多荣誉,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他领导云从龙集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2006年参与陕西炎帝陵(宝鸡市)捐赠新建,捐资500万元。

  2007年参与上海特殊奥运赞助活动,捐资150万元。

  2008年汶川地震成立台湾同胞成都急难救助中心,并捐赠200万元及提供台湾进口的15000顶帐篷。

  2008年对南方特大雪灾捐赠200万元物资。

  2008年对山东东营市捐赠图书价值250万元。

  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以山东凯信职业培训学校为基地,每年提供300名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培训职业技能并协助就业。

  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集团旗下的哈尔滨市盛源文化传播公司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研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为基地,每年提供150名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培训计算机动漫设计专业并协助就业。

  目前,林育青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奥尼教育中心)联合行动,捐赠已出版上市图书于有需要的偏远地区,同时与七色光教育机构合作成为长期支持偏远地区及提供需要帮扶学生的辅导教育平台。

  林育青感恩回报社会的善举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如今,他又开始筹备在伟人邓小平故乡成立一个奖学金,其中50%为扶助有学习向上而经济缺乏的学生,其中50%为奖励品德及学习良好的学生,期盼通过此平台行动,可以鼓励来自不同群体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还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士来共同参与,为慈善事业做更多的贡献。

  除了先前参与希望工程的活动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所组织的扶助老、少、边、穷活动以外,还长期以基金会下属职业培训学校为基地,协助东北及西北地区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是上海特奥会的活动支持会长单位,并与广东的企业联合出资捐助陕西炎帝陵的建设活动。

  近年无论在突发的天灾如汶川地震、南方特大雪灾、长江洪峰中的急难救助,或在社会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帮扶,在社会低收入群体如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危难协助,在历史文化保存推动如河北涿州三祖堂重建、陕西炎帝陵的建设方面,都有林育青的积极参与。

  一路走来,林育青诚信经营、积极拓展投资领域、在商业上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他热心慈善、乐善好施,积极回报社会,他坚定地表示,他的感恩回报行动将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两岸同胞一家亲,创富感恩同步行”在林育青身上得到了真实体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