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险三巨头浮亏600亿之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4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股市被套,保险资金偿付能力已分外吃紧,压力下发行的巨量次级债,成为又一个风险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总算有了好消息。

  12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调,降低0.5个百分点,市场预计释放资金约4000亿元。

  12月1日,消息刚刚传出就得到了股市的积极回应,一路高涨的领头羊就是代表权益类投资的保险公司。

  存准下降能让保险资金的运用分得几杯羹?尽管很多人都对此怀疑,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三座大山”——投资浮亏、次级债压力巨大、股东增资乏力的重压之下,保险公司太需要好消息的鼓励了。

  偿付能力吃紧

  “寒冬,寒冬。”负责保险公司投资账户资产管理的分析师张华(化名)感叹道,“这是保险行业近7年来最惨淡的局面,简直是坏消息不断,四面楚歌。”

  张华认为,他对保险行业投资环境的恶化早有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超过了他的最差预期。“今年三季度,投资市场呈现出自2004 年以来首次股债双杀的局面,保险投资遭遇持续性‘双面挤压’。上证A 股指数下跌了14.1%,上证企债指数也下跌了1.27%,在这种环境之下,保险投资只有亏损。”

  据安信证券估算,仅“三大保险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截至第三季度末的投资浮亏合计已超过6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产生的浮亏达到400亿元。

  盘子大、仓位重的中国人寿,投资浮亏最多。据估算,投资损失造成中国人寿前三季度累计浮亏超33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投资浮亏为250亿元。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紧随其后。据估算,中国平安累计浮亏超170亿元,第三季度投资浮亏超140亿元。中国太保累计浮亏超100亿元,第三季度投资浮亏超60亿元。

  “投资浮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保险行业偿付能力不足,现在很多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逼近监管红线。”张华介绍说,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正常类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在150%以上,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就会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根据各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年底的211.99%直降至164.21%,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虽仍维持在200%,但平安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降至158.1%,逼近警戒线。

  “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压力非常大,偿付能力充足率太低,投资保险的客户就会大量减少,所以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是所有保险公司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华说。

  满城尽是次级债

  2011年,不足一年,保监会共批准了10家保险公司发行合计不超过490.5亿元的次级债计划,接近过去7年累计获批额度的一半,用“满城尽是次级债”来形容保险行业绝不过分。

  “次级债就是保险公司的救命稻草。”张华介绍说,次级债是保险公司为了弥补临时性或者阶段性资本不足,经批准募集、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的保险公司债务。“次级债作为国际通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可以快速拉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对投保人的吸引力,还可以快速缓解偿付压力。所以发行次级债是保险公司的最佳选择”。

  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发行次级债券不过是很多保险公司的无奈之选。“现在保险公司解决偿付能力的途径主要有次级债、股东注资、市场资本融资这三种。目前保险公司上市融资渠道不畅,加之股东的资金也不宽裕的情况下,就只有发行次级债了。”

  无论是最佳选择还是无奈之选,次级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保险行业的焦点。10月25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获准发行10年期和15年期两个期限品种的次级定期债务,发行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创下了史上最高次级债的纪录。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表示,次级债发行完成后,预计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提高40个百分点,即由6月末的164.21%提升至204.21%。

  “300亿!简直是将‘次级债效应’发挥到极致。”张华认为,中国人寿发行巨资次级债对整个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都起到了刺激性的作用。

  当然,发行次级债也不能挥霍无度。今年10月19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实施《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2004年发布实施的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变动是,保险公司募集次级债规模的上限由不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100%降低到50%,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金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

  “监管机构提高险企发行次级债门槛的目的是逼迫保险公司转型。”郝演苏认为。不过,保监会的良苦用心实在抵不上现实残酷的压力。根据年度中报显示,人保财险、太平人寿和泰康人寿存量次级债与净资产之比分别为77.35%、73.92%和55.27%,早已“超标”。

  为了使更多的保险公司在“超标线”前刹车,11月14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3号:次级债和股东增资》,要求按照《办法》分段划分,《办法》颁布之前就已经超标的放其一马,《办法》颁布之后超标的禁止发行。

  无奈下的股东增资

  叫停次级债,人保财险陷入僵局,因为自2007年底以来,人保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在150%以下,处于同业较低水平。2010年末,人保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仅为115%,已经接近保监会的监管红线。

  为了满足偿付能力要求,人保财险已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发行次级债,累计发行规模达190亿元。即使如此,在今年6月,人保财险第四次启动次级债融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仅为159%。

  “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保险业集体大萧条的情况下,人保财险的资金实力更加受挫。”张华估算,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人保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30%左右。

  既然不能发行次级债,人保财险就只能动员股东的力量,进行集体注资。11月29日,人保财险发布公告称,人保财险将分别发行约34559.8万股H股和76858.2万股人民币股,合计集资额为61.31亿港元(50.02亿元人民币)。

  “股东增资可以补充公司的资本金,改善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张华介绍说,“人保财险必须增强自身实力,扭转在行业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12月底,第四季度收盘,保险公司必须交上今年的答卷,受制于第三季度一片惨淡的不利影响,如何在年终报表上鼓舞投资者的信心,将是一个令保险大佬们头疼的难题。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德班交锋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