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班交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00:4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不回应”比“瞎吵吵”更可怕。风平浪静之下,是相互试探、相互指责、相互推诿的暗流涌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德班连线报道

  12月3日,南非德班,第1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周会程已接近尾声。由数千人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涌上德班街头,要求谈判各方充分听取普通民众呼声,尽快达成协议。 CFP

  一边是奔走呼号的小岛国联盟,一边是积极发声的“基础四国”,一边是集体沉默的发达国家——这就是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现场。

  经过按部就班走过场的第一周,当地时间12月6日,气候大会正式启动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谈。与在哥本哈根、坎昆的争吵不同,争议各方这回“冷静”了许多。

  然而,“不回应”比“瞎吵吵”更可怕。风平浪静之下,是相互试探、互相推诿的暗流涌动。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暗战,在毫不平静的2011年年末,再一次拉开帷幕。

  伞形集团:我不减,我帮你减

  历次气候谈判,都是三大集团之争: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伞形集团”(在地图上把它们连起来像一把伞);第二是欧盟;第三大阵营,是包括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基础四国”,以及包括77国集团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一直以来表现消极的“伞形集团”一开始就表现得很不友好。坐拥北极圈森林、海洋资源的加拿大,在大会伊始便公开表示加拿大不会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在本国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加拿大不愿意继续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印度、中国等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并未受到《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但我们并不阻止其他国家寻求《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大会开幕以来,加拿大因其顽固拒绝《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已连续多日被非政府组织评为阻挠气候谈判的“化石奖”第一名。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加拿大承诺2012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减少6%,但实际上,其200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比1990年增长近30%。恐怕加拿大现在提起《京都议定书》都会结巴。

  12月5日,加拿大明确表态,将不再履行2013—2017 年的第二次京都协议承诺。不过,加拿大政府将提供约12亿美元,以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我不减,但我帮你减”的“好意”,实在让人无奈。

  和加拿大在同一个战壕里的还有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去年的坎昆会议上,日本代表团曾经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放出口风,不作承诺,借以试探各缔约方的态度和反应,见时机尚不成熟,方才打消念头。今年,日本受到福岛大地震和海啸冲击,经济更陷低迷,加上政府的更迭,日本同加拿大、俄罗斯共同提出不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退出的态度更趋强硬。

  澳大利亚的态度则比较暧昧。一位澳大利亚ABC记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国家。自2007年重返《京都议定书》之后,澳大利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积极支持其他“伞形国家”的提议,表示要共同进退。它与挪威一起提出前提条件:主要排放国都应受到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的减排要求。但是,澳大利亚单独退出 《京都议定书》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说各国代表团对于气候谈判的积极态度是一个光谱,那美国就站在光谱的最远端。”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向《中国经济周刊》做了这样的比喻。杨富强指出,美国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不”最多的代表团。美国多次重申,不会参与关于《京都议定书》的任何磋商,也不会承诺任何不包括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减排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美国国内长期以来经济疲软,明年又逢大选之年,奥巴马政府很难在碳减排方面有所松动,从而避免为反对党留下口实。因此,以“美国利益”为最优先的美国人或成德班大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最大“绊脚石”。

  如何理解欧盟的“雄心”

  “凡事在完成之前看上去都像不可能完成。”这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一句名言,也成为本次德班气候大会最经典的一句话,尤其被来自欧盟的国家反复引用。

  目前,欧盟是唯一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态度还算积极的发达国家组织。欧盟谈判代表阿图尔·伦格·梅茨格在德班表态,全球需要一份比《京都议定书》更具“ambitious(雄心)”的减排方案。

  12月7日,欧盟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康妮·赫泽高在大会上表示,欧盟原则上同意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欧盟不愿意眼看着世界各国花费了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辛苦成果付之东流。因此,即使其他主要国家不准备在该协议上签字,欧盟也会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金灿荣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在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欧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其自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曾多次充当气候大会主要推动者。尽管目前的欧盟深陷欧债危机,分身乏术,不希望环境气候大会牵扯太多精力,但欧盟曾经一直扮演气候大会的领导者角色,自然不想让这种地位旁落,“在欧盟雄心的背后,利益的考量是明显的。欧盟强调未来达成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应覆盖所有主要经济体。言下之意,是美国、中国、印度,一个也不能少。”

  基础四国:

  “带头大哥”和着急的东道主

  “我还不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明天我和他会谈之后我再告诉你;如果想让美国同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中国必须愿意和美国一起接受严格的减排指标,这其中不能有暗门,也别想有漏洞。”美国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斯特恩这样表述。

  让这位美国谈判专家如此措手不及的,是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提出的关于中国接受节能减排的五项提议。

  解振华提出的五项条件包括:一是必须有《京都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二是发达国家要兑现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和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监督和执行机制;三是落实适应、技术转让、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设等共识,建立相应的机制;四是加快对各国兑现承诺、落实行动情况的评估,确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学评估;五是只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则,确保环境的整体性,中国将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这五条只是中方对既有观点和共识的重申,但解振华的表态还是激起了各国的强烈反响。《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的表态让与会者看到了希望。英国广播公司则表示,中国或成为气候谈判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方”。

  12月6日,气候大会“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否认四国出现严重分歧,他表示,“基础四国”很团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四国都是负责任的,都在采取积极行动,而且已经取得成效。

  印度、巴西、南非的部长在发言中也纷纷敦促发达国家积极行动。他们说,“仅仅依靠发展中国家是不够的”,发达国家应当就第二承诺期减排作出明确承诺。不过,分歧仍然存在:比如中国表示,在满足五大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讨论”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而印度则表示,现在讨论10年后的法律约束力问题还为时过早。

  12月6日,气候谈判进入冲刺阶段,非洲各国高层齐聚德班,以强硬态度向各方施压。南非总统祖马表示,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非洲不应成为世界人民希望的“坟地”,此次德班大会必须带来一个新的“承诺期”,确保各国承担与能力相符的负担并为其历史责任买单。但是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现场观察员吕美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是,这次的气候谈判,很有可能再次沦为一个“路线图会议”,将很多最难、最重要的议题踢给未来。

  短视症患者的悲哀

   胡雪琴

  气候大会在逐渐变味。自1992年开始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一个环境与发展问题变成了殊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的国家战场。

  《京都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被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第二承诺期可否延续?欧美的条件很明确,“必须要把中印拉上同一张强制减排的桌子,才谈第二承诺期”。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大气中现存二氧化碳排放中,约70%~80%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反驳道,“现在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公约精神”。

  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宣布不加入《京都议定书》,成为唯一游离于该国际公约之外的发达国家。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态度有所变化。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还引述了中国成语“同舟共济”。

  好一个“同舟共济”,但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现似乎很不君子,更别谈负责。德班大会召开,美国宣称《京都议定书》不在他们的谈判桌上,另一方面又想将中印置于“法律强制”的框架内。美国此举,何以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正如巴西总统卢拉曾在哥本哈根会议指出的:“发达国家必须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这不是一种馈赠,也不是发展中国家在乞求,而是发达国家要对自己在过去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排放负责。”

  但在世界利益格局中,弱国无公平。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让深陷经济危机中的欧美拿出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国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中方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特别指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长期融资机制,目前经济困难可以少出一点。”言下之意,政治意愿不能倒退。

  如果《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续订无望,各国政治互信将进一步受损。时间耽误了,但是非曲直不会改变。围绕着公平合理的精神来设计全球气候变化制度,这应该是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精神所在。

  无论德班大会是否达成协议,气候变化已是既成事实。如果各国只是纠结于一时一事的争论,相互推诿、推卸责任,而不愿为子孙后代的碧海蓝天出一份力,那么,再多的谈判也只会导致充斥着金钱、利益的愚蠢交易。以“集体责任”来掩盖自己生出的恶果,用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赌明天,是短视症患者无可救药的悲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