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给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开药方 量化宽松行不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3: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 2月1 1日文章】题:是反思的时候了(作者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

  某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曾是上世纪80年代的英雄,如今却迷失了方向。尽管它们在遏制通胀的战争中赢得了胜利,但却未能保住和平。当务之急是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方式进行彻底反思。

  从许多方面看,这仿佛是一场以慢动作呈现的火车车祸。这场车祸始于1 99 8年,当时日本银行率先将其基准政策利率降至零;美联储于三年前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英格兰银行将利率维持在0.5%的水平上已经有两年半时间了;欧洲中央银行眼下实行的利率为1%,而且随着欧洲陷入经济衰退,它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利率。

  实行零利率的各国央行势必将会失败。在放弃它们历来对信贷价格拥有的发言权之后,它们也基本失去了对货币的控制权。在常规办法用尽之后,各国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政策,依赖对流动性的注入、收益率曲线控制和其他非常规资产负债表战略。

  这种新政策并未奏效。尽管危机期间在启动金融市场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这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促使经济强劲复苏,且难以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因担心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停滞不前,货币当局屈服于迅速解决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政治压力,仍然倾向于实施宽松政策。这凸显了另一轮资产和信贷泡沫破裂的风险,以及出现严重通胀这种最糟情况的可能性。

  现在是反思各国央行的这种政策和做法的时候了。

  保持金融稳定的授权更适合于应对各国央行目前面临问题的复杂局面。它将迫使货币当局在确立政策时充分考虑资产和信贷泡沫问题。

  得到稳定金融授权的一个额外好处是,它将为各国央行提供一种赖以恢复政治独立性的手段。央行的独立性眼下正在不断下降。

  最终,一切都关乎各国央行的职责和政策授权,以应对各种新的复杂挑战。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是对货币政策的利弊进行开诚布公的评估。

  我们能够向中国学习一些东西。中国的央行长期来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维稳上,而且在经济出现另一轮周期性下降时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层出不穷。

  中国已经开始放松对大幅提高的银行准备金的要求,加之基准政策贷款利率为6.5%,中国有实施宽松政策的足够余地。所谓的发达国家实施的是零利率或接近于零利率的政策,我们还有什么选择余地呢?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