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缅关系戏剧性转变的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4 09: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美缅关系戏剧性转变的思考

  缅甸政府急切地想与美国恢复和改善关系目的也有二:一是为进行改革开放需要结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二是为了应对崛起的邻居中国强大影响力,以求得一种平衡。

  尽管美缅关系的重建和改善会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但只要不伤害中缅关系,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也会乐观其成的。笔者认为,缅甸在对美缓和关系时不能伤害中缅关系,给中方利益造成损失。

  11月30日,希拉里空降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这是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美国国务卿对缅的破冰首访。长期以来美国把军人执政的缅甸视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缅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希拉里到访缅甸,目的有二:一是实地对缅甸的改革开放的真实情况探个究竟,欲重建美缅关系以对缅甸施压促变;二是为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战略目标的“重返亚洲”新战略,建立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缅甸政府急切地想与美国恢复和改善关系目的也有二:一是为进行改革开放需要结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二是为了应对崛起的邻居中国强大影响力,以求得一种平衡。

  美国长期对缅使用大棒未见成效,也未得到什么好处。现在改用胡萝卜,旨在使其就范。而缅甸在长期被美制裁孤立后,也急欲为改善处境开始转变强硬的反美立场,向美伸出橄榄枝。正因为如此,美缅一拍即合,希拉里的缅甸之行开创美缅关系的“新时代”。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美缅在应对中国崛起上,有着某种共同利益的切入点。美缅关系的新改变、新动向,自然会引起中国的关切,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国采取何对策呢?也值得深思再深思。

  缅甸和中国由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经贸联系、胞波情谊,所构成的传统友邻密切关系,乃是历史形成的,也会历史地继续下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缅甸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孤立的50年中,中国一直对缅甸人民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行支援、帮助,尤其对缅军政府为稳定社会经济所作努力给予了支持。这尽管遭到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中国仍不为所动。正因为如此,缅甸军事领导人长期以来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缅甸人民与中国人民保持着兄弟般的胞波情谊。现在缅甸政府致力于改革开放,也十分需要中国继续并增加在缅的投资和援助。这也是中国所乐意为之的。而且现今中国在缅投资和援建基础设施,修道路、建港口,开发资源,铺设油气管道等,不仅是缅甸的经济社会利益所需,也是中国战略利益所需。尽管缅政府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改善对美关系所做的最新尝试,还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也存在变数,但只要是为稳定发展缅甸经济社会的任何改革开放,中国都是予以欢迎和支持的。尽管美缅关系的重建和改善会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但只要不伤害中缅关系,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也会乐观其成的。但是,如若缅方任何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的重建和推进,是以伤害中缅关系、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的,中国不会置之不理。

  当然,缅甸政府十分清楚,历史形成的中缅兄弟关系,与要求按美式民主、人权、价值和美战略利益行事的美国,对缅甸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孰好孰坏,是福是祸,何去何从,是值得认真估量和判断的。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社会政治学系教授丁吴认为:“缅甸不会全面倒向美国而与中国疏远,因为缅甸深知,与强大的邻国为敌,只会沦为远方他人的盾牌。这点不论是什么样的缅甸政府都很清楚,所以不必担心缅甸会被美国当枪使。”这一看法,从常理上来说是成立的。但现实往往与常理相悖。现在任何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其当政者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取向,与其说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如说为了党派利益。因而,就缅甸内外政策的变化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中国还是多做思想准备为好。

  前不久,缅甸在同中方投资合作的大型密松水电站项目上毁约,让中国公司蒙受严重损失。笔者认为,缅甸在对美缓和关系时不能伤害中缅关系,给中方利益造成损失。如果缅方向美国一边倒,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盾牌、马前卒。相对于历史形成中缅悠久的、传统的、密切的友邻关系而言,虽然这种可能几乎没有,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对此,中国还是多加小心,做好应对预策为好。

  直到东亚峰会前夕,还坚决反对缅甸担任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美国,却一反50年常态,向其制裁、孤立了几十年有缅甸军方背景的政府示好,要修复重建美缅关系。奥巴马、希拉里把赌注押在缅甸承诺推进民主化进程及限制与中国密切关系上,既不现实,也不确定,存在风险。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