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和谐之区的忠诚卫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5 02:52 来源: 经济日报在深圳沙头角镇有一条百年老街,名叫中英街,只有250米长、4米宽,因其地处内地与香港的分界线,实行“一街两制”而闻名。担负中英街边防执勤保卫任务的,就是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六支队十三中队。1996年12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该中队“沙头角模范中队”荣誉称号。日前,在该中队获得这一荣誉1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官兵执勤一线,切身感受中队新时期忠诚履职、服务人民的点点滴滴。
模范中队的班、排宿舍墙上都有一个板报栏,张贴着官兵的自办小报《士兵之声》。这种手写报还有作用吗?六支队政委张文辉的一番话打消了记者的疑虑:这份由官兵自发创办的小小报纸,不仅是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帮手,是传播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阵地,还是中队负责同志掌握官兵思想动态的一个窗口,推动了部队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队党支部始终坚持用党和军队的创新理论培养官兵。15年来,在中英街这个两种社会制度的交会点、改革开放的前沿、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特殊环境里,中队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
曾经作为敏感的边防禁区,中英街实行着极为严格的宵禁制度。随着香港回归后深港两地往来的日益频繁、合作交流更加紧密,2003年,广东边防总队主动顺应沙头角深港居民早日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的愿望,报请上级同意,取消了中英街边界特别管理区的宵禁,这一举措受到深港居民的欢迎。
然而,宵禁取消后,中队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24小时的通关执勤让官兵们连轴转,有的官兵每天执勤时间长达12个小时;平均每天每名验证官兵要敬礼3000多次,说“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之类的文明用语1200多次。“一天下来,脚是肿的,手臂是酸的,舌头是麻的,但一想到中英街居民由此得了便利,再苦再累也值得!”指导员王玉强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中队官兵的心声。
“不仅如此,模范中队还自我加压,主动服务群众。”六支队支队长、曾任模范中队中队长的石家明说。2007年9月,中队在关口为镇上7个自然村的村民开设了专用通道,1800多名到香港打工的村民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清晨7点就要起来排队了。为了方便往返进出中英街上学的1000多名深港学童,模范中队在每天特定时段专门开设了两条快捷绿色通道。他们还组建了一个“爱心小组”,上学和放学时在学校与关口之间接送学生、疏导车辆,确保了学童的交通安全。
2011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处长钟声、香港乡事会主席温华安与香港沙头角的30多位村干部,齐聚十三中队,送上一面“爱民固边好,军民一家亲”的牌匾。温华安说,“几十年来,我们沙头角居民在中英街桥头来来往往,中队官兵服务真是贴心、到位。”
使命崇高,责任如山。15年来,模范中队全力维护中英街边境特别管理区安全稳定,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粤港边界地区构建了一道安全战略屏障。15年来,中队共查获走私案件980宗案值9300多万元;查获非法出入境620宗710人次;查验出入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人员1.3亿人次、车辆450万台次。
模范中队还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积极推进群防群治,定期召开治安形势恳谈会,成立自治巡防队、环境督察队等。深圳市统计局年度抽样调查显示,在群众安全感指数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两项指标中,中英街社区都达到95%以上,中英街真正成了深港居民心目中的和谐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