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企距离“奥运冠军”有多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7:34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徐旭红

  “奥运冠军”能复制吗?

  一个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阵容——央企,肩负着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梦想,担负着中国企业成为“奥运冠军”的使命。

  占据着过多的公众目光和舆论舞台的央企们,“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5年,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领跑者。

  光芒再次聚焦在“世界一流”上。

  当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社会方面的要素禀赋越来越丰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水平就会更高一些。央企是一个被称为“经济支持体”的群体,体积虽小影响甚大,保障着国家经济稳定较快的发展。

  规模大,产值多,这是许多人理解的世界“一流”企业。概括说起来,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是能够为利益相关人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去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着重提出“十二五”总体的发展规划,就是“一大目标、五大战略、三大保障”。其中,“一大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以“后发优势”,用较低的成本把别人的东西“进口”或“拷贝”过来,包括制度、知识、技术、物质资本等,中国作为较为典型的“后发”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来,用较少的代价,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较大的进步。这样的路径是否同样适用于央企迈向世界一流?

  数据是引人瞩目的,到201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净资产9.5万亿元,净利润8489.8亿元,上缴税金1.4万亿元、超过全国税收的1/6。

  然而,央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国际知名品牌的缺失、稀有矿产的话语权缺失等等,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身处于全球性的竞争中,我国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经济地位还不相称,央企改革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央企业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在未来全球低经济增长的环境中,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将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从本质上来讲,中国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表现不在于理论体系,而在于实践,且已有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最佳的企业发展环境。

  “一流”的基因要素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规模大小固然是衡量企业好坏的重要指标,作为我国规模大、产值多的中央企业与世界上一流企业相比,在走向一流的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的经营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改变现状的着眼点在于转变领导者理念、提高制度设计的导向性、强化管理基础。而要实现这一提升,还需要长期的共同努力。

  “要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和稳定的生长潜力,掌握较多的重要矿产资源并拥有相当的市场话语权,经营和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人才的拥有量和产品服务成本的竞争力以及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都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铝业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敖宏如是定义世界一流矿业公司。

  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王勇的定义是:“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较强的影响力。”

  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具有一流社会责任感,一定会致力于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一些世界一流企业纷纷将新能源、智能电网作为发展重点,不断推出引领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十二五”时期,央企应该把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降到最低,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应当尽早得到改观。

  有专家认为,企业不应盲目铺摊子,而应突出主业,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或巩固盈利基础,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旨在使企业较快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华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不断从竞争对手中抢夺的全球前50强电信运营商的订单。华为已逼近全球通信设备业龙头老大爱立信,并将诺西、阿尔卡特朗讯远远甩在后面。

  国资委表示,计划用5年乃至10年的时间来建设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因此,央企应该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培育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众多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揭示,只有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众多优秀的企业同台竞技。

  差距的虚实

  在中央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王润秋认为,这些年来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很快,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和条件,但就中央企业整体而言,和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距离。

  央企虽整体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快速增长,但 “大而不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而要改变这种局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央企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在创新能力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与储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弱,当然最重要是长远规划与全球战略考虑不透,缺乏领军人才,导致管理能力和管理思想相对落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陶少华分析到。

  也有专家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适应国际先进惯例和规则的机制,公司治理要商业化,要进一步跟市场经济接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机制改革、机制的现代化、机制的全球化是必须要推进的。

  当前,企业经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二是经营困难增多,三是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则强调,要重视储备经验知识资产,“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在于无形资产,在于经验知识的积累。无形资产,特别是经验知识资产最不容易比较,但是最重要。经验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正是企业无形资产提升的重要环节。”

  这些年来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很快,目前,国内有一部分中央企业在一些领域,在个别的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中国石化是亚洲第一大企业,生产规模可与全球任何一家能源化工企业相比,比如BP、埃克森美孚。”长期在世界一流石化企业任职的扬巴公司总裁布铭邦这么认为。中国南车2010年被英国权威的价值评估公司评为全球最具价值的500品牌。

  尽管如此,中央企业就整体而言,和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

  比如国内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中央企业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央企在“走出去”之后的管控能力还很弱,走出去是中央企业目前的软肋,目前,央企在全球的资本研发、人才等要素的配置能力方面还比较弱。

  “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中央企业要大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为此,不少的中央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十二五”打造世界级的企业。事实上,中央企业是具备这样的基础。中国华能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科技发展和国际发展,努力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也是国资委央企业绩考核A级企业,国机集团连续多年来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王勇强调说。

  缩距求解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大企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2011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61家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着眼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重要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来研究制定国家竞争战略和产业竞争政策。

   国资委将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中央企业合理布局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定位、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公司治理、打造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会转入技术密集性更高的产业,服务业将加快发展,企业应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央企业应以控制价值链高端作为主要战略目标,成为“系统集成者”,形成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距离刻不容缓。

  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来看,“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任何机构也不能代替企业的作用。市场化培育要求必须在市场竞争中,真正能够锻炼培育出来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微观来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中央企业之间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依托企业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和推动企业开展跨行业联合攻关,集中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如何建设具有世界一流企业,专家认为,公司治理占据战略地位,凡是世界一流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必须非常好,公司的发展理念非常先进,而且内部管理的机制符合公司发展的方向,再配上业务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盈利能力、品牌优势以及高素质的员工团队、人力资源这样一个机制,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

  国资委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建立科学合理、集中有效的决策机制,从公司治理的核心着手,形成党组织与董事会有机结合、纪检组织与监事会有机结合,由一批高水平专职董事,包括外部董事队伍组成的国有企业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完善的重点在于探索建立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适应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目前,42家央企建立了董事会制度,国资委希望按照公司法的治理结构,将权力下放给董事会,让出资人的权力在企业层面得到体现,力求做到决策层专心做宏观,经营层做微观。

  中央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世界一流公司三星转型成功最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是最高领导者的坚持不懈和承担风险的主动性。由此看来,形成最佳的培养企业家的环境很重要,在制度层面上,理应形成最佳的使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环境。国资委的重任是培育百名战略企业家,这些战略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的软实力。而与此同时经理人市场需要得到充分的发育,经理人所专有的人力资本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有没有考虑在制度安排实施上,可以让经营者通过保值增值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收益。

  更进一步说,重要的不单是制度创新本身,而是制度创新的机制,没有良好的制度创新机制,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真正的制度创新。

  这是一个“内生”的过程,借助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使企业蜕变为现代企业,变成能够广纳现代管理人才、集中社会最优秀企业家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通过企业管理与发展机制的飞跃,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切实推动产业和社会进步。

  “奥运冠军”需要改革意愿和追赶的动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