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森: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创造价值的场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8 12:56 来源: 21世纪网实习记者 陶杏芳
21世纪网 经过了六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 A股于12月15日创下了2180.90点的年内新低。12月16日,市场终于赢来大幅反弹,沪指一举收复2200点。
然而,头顶的阴霾已经聚集了太久,投资者们似乎仍然看不到市场的未来。从6月2日的2705.18点到12月16日的2224.84点,2011年下半年上证指数已经下跌了17.76%。而对于此次的反弹,业内人士的观点是,这只不过是技术性反弹,而非反转。
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究竟是怎样?有专家学者给出了非常悲观的分析,中国的经济即将进大萧条期。
而综合开发研究员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则向记者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绝对不会进入经济萧条期,股市的连续下跌不过是股市价值的正常回归。
“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本质都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和股市也从来没有正相关过,变的只是外部条件。”他说,“首先是欧美债务危机的凸显,我认为短期内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欧洲人拿着比中国人高20倍的工资,工作就做不到中国人的一半。西方人推崇的所谓‘优秀的民主制度’已经解决不了人力发展这一本质的问题。”
自上月末到本月初,葡萄牙、英国、希腊、比利时的大罢工一轮一轮陆续上演。而造成如此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的导火索,就是欧债危机大爆发后,欧洲各国在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上采取了一致的动作——紧缩财政。
“一说要降低福利,就掀起大罢工。这是欧洲人已经长期形成的观念,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就欧元的趋势来看,整合是不可能了,德国不可能长期为希腊承担债务,估计会分掉一部分。而欧元区现在是在做无用功,都没有触及根本。美元可以全世界发行,美国可以发债,但这也并不是一个可以长期维持下去的方法。”
除了上述已经显示出来的问题,张建森指出了一个还没有显露出来但是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所拿过来顶礼膜拜的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和理论,已经受到了挑战。
“这是一个放纵欲望膨胀的模式,”他说,“我们一直强调以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个地球都不让你这样玩下去。比如气候的变化,就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在这种模式下,不应该产生GDP的地方,我们或者让它胡乱发展(比如司法部门),或者让它产生不合理的GDP(比如医疗、教育)。在制度方面,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
综合所有变的、不变的因素,张建森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必然离开了一个高增长的时代,可是不会出现所谓的萧条。“既然如此,股价下跌也并非是中国经济萧条在股市上的反映。这也并不是一个坏事情。”
他认为,我们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伪市场。从监管层面上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20年一直都是畸形、不健全的。同时,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创造价值的场所。上市公司所创造的利润,没有国家拿走的税收和费用多。另外创业板上,随随便便就是二、三十倍的市盈率。一旦发行出去,把十来年的二级市场的利润都掏走了。现有的上市制度所造成的局面是,现在整个股市本身就存在泡沫。在经济高增长的时候,这种矛盾稍微弱一点,动态市盈率可能低一点;经济低增长的时候,这种矛盾凸显了。
“中国如今的股票形势其实是一个价值回归。假如它能够回到价值和价格相符的一个点上,对中国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是可以带来很大好处的。”张建森说,“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两大改革,从股票市场、资本市场来讲,就是一个发行制度的改革;一从银行角度来讲,就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假如这两个任务能够完成,中国的金融体系就走上了一个规范发展的路径。”(21世纪网:陶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