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考核指挥棒不能指歪了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4:40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李 迩

  立案难,年底立案更难。媒体报道,某报记者在随机调查了十多个基层法院后,发现普遍存在年底立案难甚至不立案情况,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说起来却有点可悲——法院为了追求年终考核时的高结案率。一项本为提高审批效率的监督考核机制,却最终演化成为对数字的崇拜和追求,以致直接伤害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每到年底,我们都进行各式各样的年终考核。年终考核本意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任务和责任量化到单位、到人,可就是这样一种出发点很好的外部监督机制,却被异化成数字崇拜,变成了对正常工作的干扰,这样的考核导向我们除了质疑外,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年终考核最终会变成数字游戏?

  在考核指挥棒下,追求光鲜数据的远不止法院一家,更不止“年终结案率”这一个数据,种种怪相之下,考核乱象已经不仅影响到社会运行的节奏,更让全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大的成本。昨日就有媒体曝出,银行为了应对年终考核,对跨年存款大客户开出了千分之八的存款利率,即100万的存款在12月31日到1月3日这4天里就可以拿到8000元的返息。逐利性极强的银行,为什么愿意花血本,以高出正常存款利率数十倍的利率来吸引短期存款呢?原因其实也只有一个,就是为完成年终考核指标,为了在上级分行、总行、银监会的考核中数字好看。可就是这些令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皆大欢喜的数字,却是以牺牲正常的金融秩序来获得,利弊一目了然。

  其实,年终考核特别是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考核,应该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目的的。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却把考核目标当成了目的,为了好的考核成绩,不惜以降低服务水准,甚至是以牺牲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更好的数据,这显然有悖于考核初衷。

  现在又到了年终冲刺的时候,在经历种种考核乱象之后,我们希望考核能回归其本身属性,真正成为上级部门考核下级部门的一种外在约束手段,而不是把考核当成目标。当然,我们更希望热爱考核的单位和部门可以少些考核,多干点实事。毕竟,检查考核虽是推进工作的办法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年终考核虽然可以让上级了解下级单位的一年工作情况,可当年终考核成为基层单位的负担,让基层单位应接不暇,疲于应付,甚至影响正常工作,最终让年终考核流于形式,这样的考核还不如不考核。

  政府要提高机关的运行效率,要提高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考核成绩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但更重要的是群众的切身感受,群众是否满意,任何时候群众的口碑都比数据更有说服力。因此,要让群众满意,上级部门不仅仅要在年终当“裁判员”,更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到基层当“干事”。否则,考核指挥棒就难以指到正确的路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