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郑志成:我这辈子只做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10: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在温州制鞋业中摸爬滚打20年后的郑志成,不担心自己小微企业的生计,他坚持——
“我这辈子只做鞋”
本报记者 胡丹 报道组 王荣
温州鞋城霸力路18号,昔日鞋王霸力集团的生产大楼,如今已经被一家名为宏诚的鞋企取代。虽然眼下这家企业在温州当地数以千计的鞋企中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温州宏诚鞋业负责人郑志成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也能生产出同那些国际大牌一样、品牌品质俱佳的好鞋。
“未来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我都会坚持做鞋,直到我做不动的那一天。”因为看过了太多企业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例子。所以,他在自己实力具备之后,选择了将厂房搬到“霸力”原来的生产大楼,“这样做,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要专注做实业。”
“我就是个做鞋的”
今年37岁的郑志成,来自四川南充。“我就是个做鞋子的。”郑志成说。如其所言,从18岁进成型车间当普工,到担任鞋企的管理者,再到今天自己开办鞋企,郑志成20年来每一步的成长都和鞋有关。
1992年,刚刚中专毕业的郑志成和当地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东莞的一家鞋企里当普工。而他与鞋结缘也是从那时候开始。
1993年,郑志成来到温州,进入了当时一家名叫华德的私人鞋企。在“华德”打磨了四年后,他跳槽进入了当时赫赫有名的霸力鞋业。霸力集团是省工商局和温州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全省皮鞋行业首家企业集团公司、温州地区首个“中国鞋王”。
郑志成称,随后的5年时间里,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5年。在那里,他不但完成了从产业工人向职业经理人角色的转型,也亲身经历了“霸力”内部的数次改革。
在郑志成的眼里,“霸力”的董事长王跃进其实是个很有想法很有干劲的人。“他是第一个在产品中放入‘信誉卡’的温州老板,也是第一个提出实行股份制的温州民营企业老板。”
众所周知,“霸力”是因为盲目投资矿业导致资金链断裂。但在郑志成看来,这只是“霸力”猝死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王跃进荒废了制鞋主业。“为了投资矿业,‘霸力’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小,到倒闭的时候,它的员工已经从我在时的1000多人,缩减到不足300人。”
2004年,郑志成被温州当地的一家鞋企“挖”走担任厂长。两年后,他和妻子用多年打工攒下的30多万元,开起了自己的宏诚鞋面加工厂。“一直到今年,我们才正式更名为宏诚鞋业,经营性质也由个体工商户变更为公司。”
直到现在,郑志成依然记得2009年8月15日这个日子。那一天,他第一时间接到了曾经的老东家王跃进突然出走的消息。“我并没有特别意外,只是感觉这一天来得太快了。多好的一家公司,就这么没了。”
“我现在小但是会长大”
今年年初,郑志成找到法派集团的副总裁吴荣辉,表示想承租霸力集团原来的生产车间做厂房。原来“霸力”倒闭后,当时最大的债主法派集团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对“霸力”整个产业进行了全面接管。由于制鞋并非法派所长,因此资产债务偿还完毕后,“霸力”制鞋主业被彻底舍弃。“霸力”总部也成了法派旗下全资子公司九度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听郑志成讲完自己在“霸力”五年的成长史,并得知他希望带领“霸力”老员工重振雄风的想法后,吴荣辉答应了郑志成的要求。
“其实两年前‘霸力’倒闭的时候,我就动过租厂房的念头,但是那时的实力不够。”郑志成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共有260名员工,其中老“霸力”的员工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我每次走进这栋楼、看见这些人,就会提醒自己要心无旁骛,做好企业。”
尽管如今的宏诚鞋业,已经拥有2条成型流水线、6条针车流水线,日产鞋量近3000双,年产值可达2500万,但郑志成很明确地将宏诚定位在微型企业。“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就是个劳动密集型的微型企业。”
“我们现在的确很小,但是并不代表我对这行失望。鞋子人人要穿,只要认真做,还是大有可为的。”郑志成说。
“我想做出‘按揭鞋’”
有了这样清晰的定位,自然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郑志成告诉记者,他对企业也有五年和十年计划。
前五年主要是练内功的阶段。“现在我们企业虽然以代加工为主,但依然可以转型升级,只是按照我们现在的发展情况,只能通过把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精细化运作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按照其规划,到五年后,公司的年产值要比现在翻两番,达到1亿元左右,生产规模比现在扩大一倍。
“但是有了这个生产规模后,我就不打算再扩张了。我的想法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产业附加值,做有品牌有品质的鞋。” 今年上半年的一天,郑志成在前往北京的飞机上,无意中看到了一款奢华高档手机可按揭的报道。“我希望我这辈子,也能够生产出人们愿意通过按揭方式购买的鞋,那就真给我们中国皮鞋长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