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跌跌,物价画出“倒V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03:53 来源: 济南时报
2011年,物价涨跌呈现出“倒V字”曲线,CPI也在触到最高峰后逐渐回落。□本报记者 迟焕东 李绍庆“蒜你狠”、“豆你玩”等偃旗息鼓,猪肉价格一度疯狂。体现到 CPI上,最高时同比涨幅达6.5%,7月份后逐渐回落,到11月份已回落至4.2%。2011年,物价画出一条“倒V字”曲线。
稳物价是贯穿2011年的热点话题,约谈、加息、提准……12月19日,我国又出台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这与稳物价也密不可分。
上半年:猪肉“拱”高CPI
2010年,济南生姜批发价每斤至少要4元,而2011年降到1元左右,“姜你军”反过来将了姜农一军——— 部分地区出现了滞销难卖。同样命运也出现在“蒜你狠”、“豆你玩”上。
但是有人接过接力棒,以猪肉为代表的新一轮涨价潮到来。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生猪出场价格从自2010年5月的每公斤不足10元上涨至2011年5月每公斤16.06元。而2011年六七月份,生猪及猪肉价格仍一路走高。
几乎与猪肉价格同步,CPI也从年初同比涨幅4.9%一路上涨。6月份CPI上涨6.4%,到7月份CPI涨幅达6.5%,创下37个月来新高。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1%,创历史新高。在构成CPI的八大项目中,食品类权重约占30%,根据有关机构测算,猪肉价格每上涨20%,就会影响CPI约0.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对其他食品的带动,可能会影响CPI约1个百分点。更有市场人士认为,如果考虑猪肉价格对整体食品的影响,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有可能达到9%。
此外,蛋、奶、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也随猪肉迎来一波涨价潮。
原因:成本推动还是国际影响?
2011年高涨的CPI,能归咎于输入型通胀吗?2007年开始的上一轮涨价潮,被专家们普遍解读为输入型通胀,由于国际粮、油、大宗物品等价格强势上涨,最终传导到了国内市场,并推升了国内物价。
仔细看一下同期海内外市场的CPI数据就会发现,CPI涨幅达到6.5%与国际大环境分不开。同期,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 CPI分别上涨9.4%、8.7%和6.7%。因此,有学者表示,我国确实存在输入型通胀压力。主要是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
资源性产品比如农产品、大宗商品等以及土地、资金等要素价格上涨累积效应不断释放,也是物价上涨的推手之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导致刚性成本难以压缩。
当然,导致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流动性充裕等因素不可忽视。
下半年:再现“菜贱伤农”
作为上半年CPI快速上涨的主要“推手”,猪肉、蔬菜等食品类价格下半年陡然回落。到10月份,辽宁、山西、山东、浙江等地的猪肉价格均明显下跌。到11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5.3%,整个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0.8%。在济南,每斤肉价比高峰时平均下降了两三元。
CPI也开始逐步回落,1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4.2%。山东CPI数据显示,10月份,CPI涨幅环比下降0.1%,是自3月份以来首次下降;11月份山东CPI涨幅较上月回落1.1%,同比涨幅回落至4.4%,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
随之,“菜贱伤农”再度上演。内蒙古土豆虽然丰收,价格却一降再降,每斤只卖六七毛钱;虽然今年风调雨顺,各地大白菜丰收,但自11月上市以来,价格却不尽如人意,济南唐王镇的大白菜批发价仅每斤七八分钱,水果等价格也出现跳水……菜农、果农卖难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
调控:“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同出
从年初开始,以稳物价为目标的调控始终没有中断过。“约谈”是一个关键词。日化、方便面、白酒等行业的骨干企业都曾成为被“约谈”的对象。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约谈”后,已涨价的企业降回原价,未涨价的企业承诺一定时间内不提价
不过,与“约谈”的行政干预手段相比,国家宏观调控运用更多的还是货币政策———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收紧货币的流动性,全年央行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
其实从2010年开始,央行就利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吸收流动性。到年底,随着外汇占款的降低,CPI也出现了回落,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央行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08年12月25日后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从银行市场资金面以及外汇占款情况看,明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