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价格何以“想涨就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新华社记者周蕊周琳
财政部15日发布消息称,自2012年1月1日起,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其中就包括婴幼儿奶粉。而就在即将进行关税调整的“节骨眼”上,洋奶粉完成了又一次涨价。
惠氏公司日前表示,旗下高端产品“启赋”系列将提价10%左右。惠氏公司方面表示,惠氏旗下高端产品“启赋”从12月开始在各地陆续提价,年底前完成全面价格上调。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是配方优化以及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对蛋白质等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上涨。
惠氏并不是唯一涨价的洋品牌。记者走访上海多家超市和卖场发现,和上一轮涨价后相比,奶粉价格普遍有了10%的涨幅。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洋奶粉提价最高幅度达22%,2007年最高10%,2008年最高20%,2009年最高10%。如果按照最高涨价幅度计算,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达62%。
专家指出,洋奶粉涨价“底气”正是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握;中国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心态和对国产奶粉的信心缺失也是促使洋奶粉“想涨就涨”的重要原因。
对于惠氏的“成本涨价论”,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认为,这一说法“站不住脚”。据介绍,奶粉主要原料国际奶源从8月份开始显示出了下降的趋势,配方原料的价格也在下跌。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空间普遍达到30%-50%,因此即便是原料或者物流费用出现微涨,乳企也完全可以覆盖这部分费用。“洋奶粉涨价更多的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策略,由于提价对市场占有率影响很少,对利润总额反而有所提升,涨价并不是迫不得已。”
专家认为,鉴于洋奶粉定位于高端市场的营销策略,即使关税进行了下调,消费者可能也很难从中享受到太多的实惠。
针对洋奶粉“不约而同”的涨价,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奶粉市场早就已经实现了自由竞争、自由定价,成本压力导致的企业调价是一个市场行为,物价部门不能对其价格进行直接干预。而对于涨价是否涉嫌串通、操纵价格、价格联盟等情况,调查取证又比较困难,导致价格管理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