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鄂尔多斯明年推贷款倍增救市系穷途末路之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08: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危机中的“鄂尔多斯模式”

  探究鄂尔多斯楼市崩盘及民间借贷爆发的直接原因,鄂尔多斯人通过高利贷将源自煤炭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房地产—不仅是去买楼,也包括向开发商提供高利贷,因此,鄂尔多斯人与房地产商的关系是“二位一体”的,他们既是房屋的购买方,也是开发商资金来源的提供方,形成所谓的“鄂尔多斯模式”。

  “鄂尔多斯模式”究其根源还在经济结构单一。一方面,鄂尔多斯政府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谋求经济转型、建立一个跨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上来,令丰厚的民间资金长期以来一直沉淀在本地,沉淀在房地产市场,最终导致了鄂尔多斯资源超配到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导致房地产开发量巨大、房价连年攀升等恶果。另一方面,鄂尔多斯畸形的楼市完全违背供求规律,一座不足200万人口的城市,没有太多外来置业者支撑的城市,其房地产的成交量、开发量却都是深圳的4倍以上。

  鄂尔多斯VS温州

  

  鄂尔多斯和温州,两个藏富于民的城市,城市里的人们都喜欢买房,也喜欢民间融资,同样爆发民借贷危机看似相像但更多的是不同。鄂尔多斯的借贷,更多体现在熟人社会,只是在一个圈子里通行这样的法则,如“苏叶女案”调查专案组透露,截至目前,苏叶女案报案人数为351人,并且有部分报案人为外地人,而且相当一部分报案人还有融资下线。不仅如此,鄂尔多斯在民间借贷的抗风险性要远远高于温州。内蒙古大学的一份调研显示,50%的鄂尔多斯城镇居民都参与到了放贷与借贷的资本活动中。尽管都有全民放贷的习惯,鄂尔多斯的60万人口和温州的900万人口相比,后者基数庞大,风险性当然更大。双方更大的区别还在于资金的投向,《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调研报告》显示,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借贷,而非传统的银行。

  “鄂尔多斯模式” 城市的末路狂花?

  煤炭占全国六分之一总量的鄂尔多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造成环境的恶化。煤炭资源批量制造的富豪也是中国制造的基础。对能源的要求让这座城市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对于今天提倡的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鄂尔多斯也一直在努力,该怎样让这座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的心头病

  鄂尔多斯人靠着资源,靠着拆迁暴涨了大量财富,而财富流向何方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轨迹。在鄂尔多斯,巨额财富从地下被挖出来,然后流进地下钱庄,再流进楼市,形成了从地下到地上的循环。 今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