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出口受困全是美欧危机惹的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2 11: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12月22日电香港《大公报》22日刊文说,几年前,在美国一些连锁店、超市,中国产品占绝对优势,但如今,非中国产品越来越多。究竟为什么曾经深受西方社会欢迎的中国产品不再受专宠了呢?这里有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问题,需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
文章摘编如下:
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逐年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疲软。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如今,美国经济未见起色,欧债危机仍在蔓延,周边环境改善乏力,各方均预期中国明年的出口增速将回落。
究竟为什么曾经深受西方社会欢迎的中国产品不再受宠了呢?中国主流的看法,影响中国出口是因为西方市场的消费滑落,定单减少所致。这样的看法基本符合中国某些人的传统思维定势,但这样的思维又不完全反应客观真实。
非中国产品越来越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指数为49%,较10月份的50.4%回落1.4个百分点。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是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的临界线。值得注意的是,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双双表现疲弱: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为51.1%,此前,该指数自3月份高点55.2%连降3月至6月份的50.8%,7月份才小幅上升至51.1%;新出口订单指数则是大幅回落2.1个百分点至48.3%,连续第五个月回落,且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首次降至50%以下。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上,欧美采购商观望询价较多,实际成交分别下降19%和24%。
一般认为,这是全球金融危机造成西方社会压缩消费,导致市场萎靡,而影响了中国出口。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进口比上一年平均增加了23%,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只增加了4.4%;玩具、游戏机只增加了7.7%;服装增加了18.1%。几年前,在美国一些连锁店、超市,中国产品占绝对优势,但如今,非中国产品越来越多。从指甲刀到电视机等,其它国家产品开始有规模的进入美国市场。
亚洲国家争占美市场
亚洲其它一些国家出口美国的产品增加比例比中国要大的多。中国鞋子原来基本上处于美国市场垄断地位。去年,印度尼西亚向美国输送了超过21亿美元的鞋子,增加了42%。今年前7个月,孟加拉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增加了43%,达180亿美元。美国NIKE公司的产品过去大部分都在中国加工,2009年开始,此品牌的产品有51%在越南加工。中国出口美国的订单减少,亚洲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此消彼长,某种意义上是吞食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
非中国制造产品在美国市场越来越多,因素自然很多。中国经济学家通常都在汇率、美国市场减弱上找原因,但问题不完全在此。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近20%,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仅2.5%。这些年来,中国产品质量不稳,这对中国整体产品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在美联社评出的2007年世界10大新闻中,中国出口产品被召回名列第5,排在美国总统选举新闻之前。一系列中国出口产品被召回,包括含铅玩具,有问题的汽车轮胎和有毒的牙膏和食品。
将中国作为主要采购地的大型超市沃尔玛,2009年起,将110亿美元的定单投放印度,并逐步要将印度采购增加30%。沃尔玛出售的商品,曾经有70%的中国因素,但考虑到贸易纠纷、成本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等因素,开始增加非中国制造的商品,到不同的国家去生产采购了。
不能单从外部找原因
由此可见,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订单减少,自然有美国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问题,需要从自身内部去找原因。中国开放,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需要有这样的充分准备;而改革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去应对变化。更何况,有时外部环境并不差,并没有大的影响,差的只是中国自身的不健全,还有不作调查研究的乱定义、乱下结论。
什么都先从外部寻找原因的思维定势,不利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出口订单减少的原因需要理智客观全面的分析,才能在国际消费市场不稳固的时期有准确的决策和应对。我们应改一改传统的思维定势,从自身而不是过多强调外因,可能可以让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纪硕鸣: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