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产阶级崛起见证拉美复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15: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文/唐昀

  当欧美国家中产阶级收入持续停滞甚至出现萎缩之际,拉美国家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在这个历来以贫富悬殊著称的地区,中产阶级的崛起正在改写人们的旧有观念。一批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从最初不名一文到如今腰缠万贯,见证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复兴。

  中产阶级在壮大

  阿基利诺·弗洛里斯开始做T恤买卖时只有13岁,衣衫褴褛。如今他57岁,他的公司Topitop已经成为秘鲁最大的服装制造商,连锁店遍布全国。

  过去10年里,秘鲁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Topitop看准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在昔日不被看好的城乡交界处铺设网点,生产高品质T恤、衬衫和短裤,销量是2001年的5倍,被称为“安第斯的Zara”。

  不仅秘鲁,整个拉美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中产队伍不断壮大,与欧美国家中产阶级收入持续停滞甚至萎缩形成鲜明对比。

  西班牙著名经济学家何塞·鲁伊兹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10年里,约6900万拉美人年收入在5000到8100美元,占总人口51%,比2001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海经济委员会研究报告称,过去20年里该地区数千万居民进入中产阶级,包括建筑工人、厨师、秘书和小业主,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生力军。

  巴西市场研究机构“圣保罗民生数据”称,在过去12个月里有800万巴西人首次乘坐飞机;墨西哥有效流通的信用卡数量在过去10年里翻了两番,达到2400万张;秘鲁首都利马的加马拉商业区成为中产阶级的购物天堂,年收益高达15亿美元。

  拉美国家向来以贫富悬殊著称,富人少穷人多,中间阶层几乎缺失。但联合国数据显示,该地区的贫困率(无法支付基本生活开支的人口比例)已从2002年的44%下降到现在的32%。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拉美国家中产阶级队伍壮大,源于近10年来经济强劲增长、教育投入和低出生率。

  贫富差距在缩小

  贫富悬殊曾是墨西哥格兰德河以南地区的显著特征。德国旅行家亚历山大·洪堡在19世纪早期写道:“墨西哥是一个不平等的国家,世界上再无其他地方像这里一样存在着如此惊人的财富、文明、土地和人口的分配不均。”

  但Topitop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拉美地区贫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出生于乌拉圭的埃斯特万·达内柳克长期担任ToPitoP高管,他回忆自己1965年第一次来到利马时,机场周围全是贫民窟。“如今,这一区域已成黄金地段,人们用钢筋水泥建造两三层的小楼,完全无需银行贷款,全凭自己实力。他们白手起家,创造了奇迹。”

  Topitop创始人弗洛里斯说,他的个人经历有助于理解那些同样凭借个人奋斗进入中产阶级的消费者的需求。弗洛里斯出生于万卡韦利卡一个贫穷的牧民家庭,有5个兄弟姐妹,每天上学要走5公里,食物只有烤玉米和一小片奶酪。

  随着采矿业繁荣,秘鲁的贫困率从10年前的55%下降到31%。利马阿波约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达到550美元的社会中间阶层占总人口比例从2004年的28.7%上升到现在的33.1%。

  Topitop从中看到新的消费群体。2002年,Topitop在利马北部贫民区一家购物中心租下店铺,这在当时堪称冒险。但是事实证明,Topitop眼光独到,这家购物中心每个月有近300万客流量,让ToPitoP赚得盆满钵满。

  Topitop产品注重时尚潮流,款式更新很快,每一系列限量生产,价格便宜,深受工薪阶层欢迎。Topitop估计,每三个秘鲁家庭就有一个拥有Topitop品牌服装。“工薪阶层希望像富人一样看上去穿得不错。”弗洛里斯说。

  如今,Topitop公司2.75亿年收益中有一半来自秘鲁的30多家连锁店和委内瑞拉的分销店,其他则来自对欧美国家出口。

  像弗洛里斯这样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很多都是百万富翁。

  社会底层亦受惠

  中产阶级崛起并不局限于秘鲁。世界银行资料显示,阿根廷收入排名居中的30%家庭的收入额占经济总额比例从2003年的11.8%上升到2010年的14.5%,而最富的10%人口的收入比例从41.5%下降到32.5%。智利中产阶级收入占经济总额比例从2000年的10.9%上升到2009年的11.7%,富裕阶层收入比例则从45.3%下降到42.7%。

  里约热内卢智库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家马斯洛·内里说,在巴西,中产阶级指月收入690到2970美元的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38%上升到现在的55%。经济增长和高就业率让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有条件实施一些社会福利政策,让底层人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20世纪90年代,巴西开展一个扶贫项目:只要保证孩子不辍学,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政府津贴。受惠于这一项目,巴西7到14岁儿童辍学率从1990年的16%下降到现在的2%。分析人士称,劳动力教育水平改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

  23岁的罗伯托·阿吉亚尔说,要不是在这一扶贫项目帮助下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他不可能得到饭店经理助理这个好职位。

  联合国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拉美地区有17个国家开展了类似巴西的扶贫项目,1亿人口受益,接近该地区总人口五分之一。

  发展速度存争议

  在墨西哥等国家对发展速度存在一些争议。墨西哥市场研究和舆论机构联合会基于家庭收入和产品消费等因素创立一个指标,按此标准,墨西哥中产阶级虽然有所壮大,但幅度十分有限,仅从2002年的29.7%上升到现在的31.2%。

  对此,墨西哥经济学家路易斯·拉卡列表示异议。他在近期出版的著作《中产阶级:虽不贫穷,亦非发达》中说,这个指标并不科学,据他研究,墨西哥中产阶级的壮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窥见一斑:肉类消费在过去15年里增长40%,高等教育入学率在过去8年里上升30%。

  一些学者对拉卡列的研究提出质疑,拉卡列以沃尔玛公司为例反击:自20年前在墨西哥营业以来,沃尔玛已成立或收购约2000家店铺或饭店,说明沃尔玛对墨西哥中产阶级很有信心。“你相信谁,学者还是沃尔玛?”拉卡列问。

  尽管拉美近10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难免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几个月,巴西铁矿石、智利铜矿、阿根廷大豆及其他粮食产品价格受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华尔街日报》说,2008年至2009年中国对上述产品保持旺盛需求,缓冲了金融危机对拉美国家的打击,但今后这一地区能否继续如此幸运是一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