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大保险服务“三农”工作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3:07 来源: 经济日报近年来,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还是基础制度建设、市场主体建设以及监管体系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现阶段,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三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提供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的功能,切实提高保险业服务“三农”的水平。
深入推进“三农”保险,运用保险手段对农民进行转移支付,不仅有助于农民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对农业生产加以保护和支持,而且,发挥保险的信用保证功能,对于有效服务“三农”、满足广大农民保险保障需求和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深入推进“三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平滑跨期风险、提供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的功能,能有效降低农村居民在医疗、养老方面的顾虑,稳定居民未来预期,提高消费意愿,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扩大消费支出,最终达到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国际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国家越早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比如,美国早在1938年就颁布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日本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推出了农业保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农业保险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保险的事前风险控制,是分散农业风险、减轻农户和国家负担不可或缺的手段。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三农”保险仍然面临重要机遇。一方面,“三农”保险需求市场潜力巨大,保险范围包括农业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仅就农业保险而言,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展的保险险种就达160多个,涵盖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不仅可延伸到农机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等多个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规模化养殖户及龙头企业等领域,这些业务的不断发展都为“三农”保险提供了潜在市场。
近年来,随着农村保险需求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三农”保险这一领域。中国人保财险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保险,“十一五”时期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16倍,开创了农业保险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人保财险为1.3亿农户提供14000多亿元的农房保险,为1465.4万农户提供社会治安综合保险,为120万农民工提供了小额保险保障。累计承担种、养两业风险责任7752亿元,承保各类农作物及森林面积17.15亿亩,其中承保农作物超过10亿亩,承保森林面积近7亿亩,承保生猪及能繁母猪1.88亿头,其中承保能繁母猪1.15亿头,占行业承保能繁母猪总头数的85%以上。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人保财险正在秉承着“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经营理念,深入农村,扎根农村,进一步发挥领先优势,提升保险服务质量,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着力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近年来,人保财险正在全力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业务,大力开展地方特色的农险业务,并以农险业务为切入点,以小额保险为突破口,协调推进涉农保险业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在“三农”保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比如,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人保财险逐渐摸索创造了“常德模式”、“龙岩模式”和“泊头模式”,这些农业保险在多方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形成保障合力,不仅促进了政农业保险强农惠农的作用,还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各地的实践表明,开展农业保险需要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涉农服务机构、村委会等主体的共同参与。
二是不断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三农”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人保财险正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业务的基础管理和制度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三农”保险业务承保、理赔流程不断优化,实行分类差异化管理,探索引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三农”保险业务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风险识别体系、监控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理赔合作体系和风险分散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确保“三农”保险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创建保险示范县力度,完成“三农”保险综合服务布局。近年来,人保财险启动“三农”保险示范县创建活动,按照“支农惠农、共同建设、协同推进、统筹规划”的创建原则,通过示范县的标杆带动和典型引路作用,在系统内形成一批“三农”保险示范单位,并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农业保险和其他保险的业务互动,实现产险、寿险、健康险的互动与交叉销售,建立“三农”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中国人保“三农”保险市场的综合业务布局,为保障“三农”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