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楼忠福杀入能源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4 08:37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汉澍 应辽产 舟山、温州报道

   舟山群岛原油转储基建首现民企身影

   距离浙江舟山市70分钟的船程处有一个名为黄泽山的小岛,这里本是人烟罕至的荒岛,如今却由于石油中转储运工程的获批而变得兴旺起来,每天搭载着来往工地的工人和生活物资的客船在此间穿梭。

   12月18日,经发改委核准批复,广厦(舟山)能源集团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正式开工。本报记者从现场资料看到,目前该工程位于黄泽山岛的西南侧海域,主要是通过填海形成的陆域区域。

   据浙江省方面介绍,黄泽山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民营企业进入原油中转储运的项目,也是国务院批准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后,第一批国家批准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赵彦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该项目对民营企业参与海洋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和舟山群岛新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事实上,自舟山6月30日成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后,吸引了各路资本前来相争,但却唯独缺少民企的身影。如今,广厦(舟山)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广厦)作为民企,首次在海洋经济中分得一杯羹,无疑对诸多尚在观望中的民企具有示范意义。

  政策八年突围

   广厦对海洋经济的谋篇布局,早在8年前就开始了。

   2004年,国家基于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考虑,决定放开民资进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门槛限制。舟山作为业内公认的石油中转仓储天然良港,不仅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必争之地,也吸引了万向、华立等诸多民资的目光。尤其是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的发布,将能源等资源性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更是引来很多民企对这个领域跃跃欲试。

   广厦自然也不例外。“我们把黄泽山岛作为重点项目,投资巨大,填海造地,使黄泽山岛具备了建设石油中转储油基地的条件,并向国家有关单位报批。”该集团总经理卢淳良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该储运项目前前后后共需获得国家海洋局、交通部、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国家部委的批文。

   但是,多年来石油码头及储罐始终被“中字头”央企、港务系统内部牢牢把持,民营企业的身影几乎绝迹。一位能源业人士向记者分析,民营石油企业在这种项目的驾驭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面对传统垄断领域的重重壁垒,广厦如何突围?广厦控股董事局主席楼明告诉本报记者:“黄泽山项目的批复和启动,得益于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得益于国家对民营资本的重视。因为在‘新36条’中,明确把能源等资源性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这给广厦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机遇。”

  契合区域经济

   而促使广厦啃动能源这块硬骨头的更大推动因素在于浙江海洋经济的规划。楼明表示,黄泽山岛地处的舟山和岱山区域规划与广厦的石油储运项目极为契合。

   楼明说:“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舟山作为物流储运岛的战略地位。2011年7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既是舟山群岛重大的发展机遇,又是一个对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机遇。”

   据广厦控股董事局名誉主席楼忠福介绍,2010年整个长三角石油消耗总量是1.4亿吨左右,而黄泽山岛项目一期产出3000万吨,长三角地区在石油方面的巨大需求正是公司将资金投向石油储运行业的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原油及成品油的转运及储备基地都是炼厂不能缺少的环节。目前,央企已经在浙江和上海拥有、拟建多个成品油炼制基地,其中包括中石化旗下的上海石化、高桥石化、镇海炼化等,中海油也曾表示,希望能在长三角建设千座加油站及配套油库,通过自建、租赁及收购等多种方式完成布局。

   楼忠福无疑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据广厦方面介绍,整个黄泽山工程的建设规模包括1个30万吨级的原油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800万吨;1个8万吨油品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820万吨;2个1万吨级的成品油泊位,10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和51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及相应配套设施等。

   “黄泽山岛项目第一期的建设投入资金大约是25亿元,我们初步规划每年的利润在5亿左右,那么应该是4-5年后能收回投资成本。而这个项目至少能解决不少于800人的就业,项目会为舟山当地带来多少税收,目前还无法预计,但数额决不会少。”楼忠福告诉记者。

   一位接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能源人士向记者表示,广厦现在刚刚起步,国家批给他们只是中转和储运,相当于海洋物流,但广厦肯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此,接下去这家浙商民企势必会不断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向原油深加工甚至是采集勘探方面渗透。

  浙商试水海洋经济

   一位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官员曾坦言,海洋经济确实是本轮浙江投资的热点之一,但是民企在其中受惠并不多。

   “海洋经济听起来很美,但投资很难,早在10年前我就曾尝试投资开发温州洞头岛,做旅游项目,结果投入了3000多万,最后也没赚到钱。因为海洋建设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像天气、环境等各种风险因素太多。”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继广厦之后,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也计划在舟山大猫岛取得200亩土地的开发使用权,与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油品化工仓储库。

   此外华立集团也有在舟山建设油储项目的计划,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向本报记者透露,原先计划的储油项目改变为生物能源项目,与中石油合作,华立负责将海外的木薯运回国内,加工成生物能源后,中石油负责销售链条。

   不过有民企高管向记者表示,如舟山、大榭岛、梅山项目的开发类似鸡肋,因为储油项目并没有外界认为的光明前景,不但要受原油进口的限制,还要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竞争,其投资规模显然也难以与央企相提并论。

   在大榭岛,本报记者现场查看,中国的几大国有石油公司在该地都做好了分布,其渠道均已建设好,民企难入的同时,同为同一港体的舟山、大榭岛、梅山下一步的定位也是个课题。

   即便如此,许多浙商也仍希望能在海洋经济大潮中分一杯羹。人民集团董事长郑元豹向本报表示,舟山已经形成了船舶产业集群,围绕船舶产业延伸出的产业链很宽广。我们很希望能参与到海洋设备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造船业领域。万向集团鲁冠球则直言,“只要方向对头,即使亏了今后还是要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