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拟再融资260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童芬芬
时隔半年,中国平安再次融资计划的消息一经公布,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根据中国平安公告称,拟向A股市场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可转债,以解决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由于前度“千亿融资计划”阴影令股民至今心有余悸,中国平安此番再融资计划引发市场担忧,是否会给持续低迷中的A股市场再泼一瓢冷水?对此,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投资人对平安再融资表现过度恐慌,他认为,用可转债的方式再融资,对市场冲击比直接股本融资小。
补偿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今年以来,受业务扩张和市场动荡等原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融资压力骤增,中国平安也不例外。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0月31日,平安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7%,平安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3.2%,平安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1.0%;截至2011年9月30日,深发展A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和8.4%,均居较低水平。
此时,中国平安宣布融资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国平安公告称,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但具体数额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或由董事会授权的人士)在上述额度范围内确定,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可转债票面利率不超过3%,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支持各项业务发展;以及保监会批准的其它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在保监会批准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提高公司偿付能力),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补充公司资本金。
中国平安方面表示,以10月31日数据静态测算,假设本次拟发行的260亿元可转债全部转股,平安的偿付能力资本可达到2089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达到194.9%。发可转债对A股冲击较小
平安再融资计划对市场产生巨大压力,12月21日平安A股大跌5.2%,报收34.43元;H股跌2.65%,收于51.50港币。尽管国际市场纷纷反弹,A股却独自神伤,上证指数跌1.12%,报收2191.15点。
缘何选择在此时发行可转债计划,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姚波解释,可转债在发行结束之日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在动荡的市场中较为温和,较公开增发等产品对市场冲击小,认可度高,适合作为前瞻性的资本补充工具。此外,A股可转债的转股价格较交易价格存在溢价水平,相比A股市场其他再融资品种,融资效率较高。
但为何选择A股而没有选择H股?姚波解释,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H股定向增发,如果在H股发债需要较长时间;公开增发H股,审批以及各种程序实现起来也比较复杂;AH同时配股,则需要70%股东通过。以平安董事会前期对股东情况了解,存在较大失败可能性。
姚波表示,A股可转债从启动、申请到实际发行需较长时间,其在发行结束之日六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对EPS和股东的摊薄效应将是温和且逐步释放的,适合作为前瞻性的资本补充工具。而且A股可转债具有债与股双重属性,在动荡的市场中较为温和,较之公开增发等产品对市场冲击小,认可度高。
其实,市场早有预期平安未来存在再融资需求,如今靴子终于落地。但尽管如此,仍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发行可转债,可能将拖累A股市场。这一判断或许与2008年平安1600亿元融资方案有关。
分析人士分析,通过可转债方式对于市场的冲击比直接股本融资小一些。市场对于平安再融资早有预期,此次融资规模适中,方式也较温和,股价波动与A股疲弱、宏观面不确定以及“闻融色变”的非理性成分有关。
国信证券认为,公司在股价低点推出再融资方案,对股价冲击较小。压制平安股价的两大因素:再融资和大非减持,终于解决了一个。股价中充分隐含了再融资和大非减持因素,这只靴子落地之后,有助于改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维持“推荐”评级。
招商证券分析报告则认为,平安目前营运资金充裕,所缺的正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因此公司发行可转债,也表达了对计入偿付能力资本获批或者是股价未来表现的信心。安信证券则表示,虽然弱市融资对股价有负面影响,但此次再融资事件对公司股价的负面影响总体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