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访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天津大学首先要为天津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0:4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天津报道

  “天津大学是中国的、世界的,但首先是天津的。”2011年新上任的天津大学(下称“天大”)校长李家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何将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一直是他上任后思索和践行的事业。“将天大的发展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相结合,将是天大下一轮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滨海新区是最佳切入点

  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该区域内有108家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GDP高达5030亿元,占天津市GDP的一半。

  曾任天津市科委主任的李家俊,不主张“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学术”,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让“看准了时机”的天大一展拳脚,一方面积极将自己的学术科研优势转化为新区所用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借助滨海新区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李家俊表示,这同时也能解决工科教育的一个难题:“书本上读来”的工科生的培养问题,即一种缺乏实践经历的工科教育培养模式。

  天大围绕滨海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与滨海新区合作承担了众多重点建设项目,并借此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006年空中客车(下称“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落户滨海新区,这是空客第一次在欧洲之外进行总装。目前已有53架空客A320飞机交付使用,今年将完成组装36架。

  作为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诞生地的天大,不仅在2008年就成立了航空航天研究院,还斥资1000万元购置了一架麦道MD82适航飞机,建设了全国唯一以现役飞机打造的全真飞机机舱环境实验平台。

  今年12月1日,由天大牵头,联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等4家企业组建的国际首个运输行业空气环境研究机构——“座舱空气革新性环境研究中心”成立,该项目的领衔专家是天大环境学院教授陈清焰。陈清焰表示,作为非传统航空航天院校,天大要想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所突破,大飞机项目是最佳切入点。而滨海新区航空航天制造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平台。

  除了参与支柱性产业的科研项目,2009年,天大在滨海新区腹地建立了天大滨海工业研究院,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李家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希望滨海工业研究院能像台湾新竹的工业技术研究院,既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试验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

  滨海工业研究院院长刘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滨海工业研究院得到了滨海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获得滨海新区政府一期1.5亿元的投资。“政府对我们的诉求很明确,一是通过工业研究院扶植一批有希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为滨海新区引进一批技术人才。”据刘宁介绍,以前天大科研成果转化都是小单位、小项目组与地方合作,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率不足10%。而滨海工业研究院建成投用后,将实现集中合作,这里将成为天大以及其他大学、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项目集散地。

  天大南开,没有“围墙”

  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新鲜的话题,而同在天津、同是名校、只有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更是一对常被拿来比较的兄弟。考生更偏爱天大还是南开?哪个学校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两校的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孰优孰劣?

  对此,李家俊表示,两个学校一直在一起,几乎连围墙都没有。学科上一个以工科为主,一个以文理为主,互补性很强,在上一轮大学调整中,两校没有合并,而成为教育部唯一指定的合作办学的两所高校。

  如今,两校的合作已经10年,李家俊的理解是“两校要发挥各自的优势,1+1要大于2,通过协同后产生巨变,产生质的飞跃,解决突出的问题”。

  李家俊表示,目前人才培养的一个弊端,就是按照原来计划经济的模式,太专太窄地培养学生。但要培养全方位的毕业生,又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文理、理工的结合渗透。为了达到这个更高的标准,天大和南开开办了小范围的实验班,在南开上基础课、天大上专业课,并逐步扩展到两校互免学分、互相推免研究生、互聘教师和互相开放实验室的阶段。

  对于两校合作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李家俊表示要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南开的化学专业在2006、2007年的全国评估中都是第一名,而天大的化工专业在两次学科评估中也是全国第一,“把这两个比较好的学科放在一起,既能提高两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又能更好地服务支持天津滨海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李家俊说,天大的目标,是希望到205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做到在世界许多重要学科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我们不会单一按照某一个学校的案例,而会按照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对人才培养的理解模式,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到这个目标。”

  校长答题

  问:您认为一位杰出校长的标准是什么?

  李家俊:一个好校长首先要是教育家,要理解高等教育的规律、人才培养的规律;第二,要是政治家,因为我们中国的大学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和老师要有正确引导;第三,杰出校长也要像个CEO,学校几万名学生、几千名固定的教职工,如何让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办学水平,都是从管理者角度对校长提的高要求。同时,大学校长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是一个楷模,身教重于言教。

  问:按这个标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家俊:我现在还没法打分,刚当校长还不到一年,欢迎五年以后再来打分、评判。

  问: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您最困难和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李家俊:最困难的事情,对我来说就是上水平,如何更快地让天津大学进入世界一流,我们以前有很好的基础,在未来希望更多的一流学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至于最难忘的事儿,暂时很难说,还有待我慢慢体会。

  问:如果让您总结,天津大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李家俊:天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这也是天大最大的特色。天津大学的毕业生给人的印象就是做人低调,做起工作来非常扎实。“实事求是”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对于学生、教师都有很严的要求。

  问:您认为中外大学校长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是不是筹集资金方面?

  李家俊:中外大学校长有很多不同。不过,中国的大学校长更辛苦,原因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外国大学,尤其是名校的管理大部分井井有条,校长的职责主要是整合资源。而我们的学校还在发展,在快速发展中,管理上的任务更艰巨。我们绝大部分资金的来源都是政府投入,这也决定了大学的好坏高低都是用一个尺度来衡量的,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很难。从管理上讲,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而国外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会、社会募捐、校友捐款,这方面我们就很薄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