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战略性产业何来公益型国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0:40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张世贤
有媒体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明确表示,未来的调整会将国企划分为两大类: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公益型国企具备四个特征,首先,其产品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基本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或寡头竞争;第三,定价机制由政府控制,该类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应经常承受政策性的亏损。他进一步解释说:“在中央层面包括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
听了这段话,第一感觉可以套用一句网络语言:“这可真是笑死我了!”把战略性产业当作公益来做,也就意味着把最能盈利的产业往亏损处做,或者将其包装成公益性的亏损企业。其实还不如明着告诉民营资本:“别进来了,这里亏损!不好玩!我都公益了!”
众所周知,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则是全世界公认的战略性产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活力也是国民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具体表现。怎么在中国一不留神儿就成了公益性的企业了呢?
相反,医院等公共医疗服务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大中小学等国民教育系统、报刊图书等新闻出版系统、城市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则是正宗的公益型事业。从事这些公益型事业的单位本身就承担着社会效益的重任,其性质本身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是盈利的。而这些关系社会文化发展和民众健康福祉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由政府或公益性组织来承担责任。
在产业经济学中,战略性产业和公益性行业是如此泾渭分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本来不得半点的黑白混淆。我们的改革主导者却硬要把战略性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调整为公益性的国有企业,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把战略性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调整(实际是包装)成公益性国有企业,无非是要掩盖其垄断或正如邵宁主任所说“寡头竞争”的实质。
石油、石化、电信类产业等国有企业目前的问题绝不是公益与否的问题,而是垄断与否的问题。把本来属于竞争性的战略产业管成垄断,再把这种人为的垄断说成是公益,用公益性掩盖其垄断性,岂不是典型的指鹿为马吗?
竞争才有竞争力。一个产业的发展,除非那些居于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如自来水管网等),一般是需要保护竞争才能促使其健康发展的。竞争不仅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垄断经营,减少垄断利润,使消费者以最便宜的价格得到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反之,一个产业一旦被人为地设置垄断地位,企业就可以坐享垄断利润,不思进取,不讲效率,不愿改进技术和服务,这样的产业怎么可能拥有国际竞争力呢?
战略性产业,特别是石油、石化、电力、通信服务等资源类的战略性产业,其要害在于打破垄断,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建立规范有序的竞争秩序,才能促使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又冒出来要把战略性产业中的国有企业调整为公益型国有企业,让其坐拥垄断地位,独享垄断利润。这不是为虎作伥又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在战略性产业形成了垄断或寡头竞争,牺牲了效率和民众的福利,本身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如今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势在必行,问题在于现在的改革思路似乎有些问题,本来要促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真正属于公益性的行业则需要国家扶持。现在反倒要把战略性产业的国有企业涂抹上公益性色彩,而把真正带有公益性的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往产业化方向引领,往竞争性的企业化方面发展。
战略性产业何来公益型国企?国企改革何去何从?看来需要认真讨论。
东方小希:若如此,已上市公益型国企股东利益如何考虑?
几行断雁:“公益型国企”???这估计是我听到的最冷的笑话了!!!
传说中的肥猫:按照这个逻辑,发改委是不是该改名叫“公益委”了?
为了能评论才来开博:公,就是政府;益,就是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