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实行双评级模式 支持本土评级机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2: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史进峰 张力
“与欧洲一样,今后我们要支持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给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促使它们成长为国际型的评级机构。”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个论坛上表示。
这已是近期央行高层二度就信用评级业发声。12月16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央行作为信用增进行业的主管部门,随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稍作更正称,“经国务院同意,未来将由央行主管信用评级行业。”此语一出,外界欢呼中国评级行业多头监管的格局宣告结束。
周小川认为,为本土评级机构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双评级制度;即对涉及本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评级,如果需要选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应在制度上规定,实行双评级模式,就是在选取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的同时,须选取一家国内评级机构。
他举例,人民银行要求国际开发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时,应进行双评级,其中一个评级结果须由我国本土评级机构评出。
消息人士表示,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于下月7日左右召开,此前国务院部署的15项重大课题中,由央行牵头负责的“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赫然在列;而“大力推动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完善立法、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模式,规范行业管理”亦是题中之一。
央行牵头的评级业调研报告指出,“我国面临信用评级立法滞后、监管不明确、本土化程度低、评级产品少等问题,五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美国资本已参股或控股其中的四家。”
事实上,从2010年初开始,央行及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就已着手这一工作。当年6月,由交易商协会出资5000万人民币发起设立的新型评级公司——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破土而出。
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第一,中债资信前期业务限定在“再评级”,不在一级市场跟国内四大评级机构争利;第二,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且协会做好了“烧钱”的准备,要开展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大量准备工作,需3-4年才可能盈利;第三,承诺公司运营若干时间后,交易商协会选择退出,安抚市场。协会支持成立评级业自律协会。
更大的区别在于,中债资信为国有全资,且收费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发行人收费模式,致力于投资者收费模式。
避免评级的利益冲突,恰是央行此番调研提出来的重要建议之一。周小川25日也透露,正在探讨中的投资者付费并选择评级机构的模式,是由投资者出钱给评级机构。
12月26日,中债资信总裁蔡国喜告诉本报记者,该公司的再评级报告只提供给付费投资人,并不公开发布。“收费标准没有硬性规定,每年度由中债资信公司和主要投资人签署协议,约定服务的内容、数量和评价机制涉及的费用。”
“这里面可能也有问题,如投资者的面比较大,今天你投了,明天他投了,很难确定谁应付费。”周小川分析,一个解决的办法是可以由投资者的代表性机构,比如代表投资方的行业协会来作出选择并集中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