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共有5593位独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1:54 来源: 扬子晚报

  

  2001年,中国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10年来,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但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们却自始至终保持了集体沉默,多数人沦为资本市场中摆设的“花瓶”。很多独立董事既不“懂事”,也不“独立”。独立董事为什么不作为?失望的公众把越来越多追问和审视的目光投向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当前中国2314家上市公司的5593位独立董事。

  5593位独董人均在1.36家公司任职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三类。第一类为执行董事,即除了在公司董事会有席位外,还在公司有管理席位,即董事兼高管;第二类是非执行董事,即由股东派出的董事,不在公司任职,在公司不领薪酬,但从股东处领取薪酬;第三类,是外部独立董事,既不在公司任职,也不是由股东派出,他们代表公众股东利益,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

  按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1/3以上的独立董事。

  据理财周报统计,目前,A股2314家上市公司,设有7595个独董职位,独董人数5593人,平均每位独董在1.36家公司任职。2010年,独董职位的平均年薪为3.75万元。

  从独立董事来源看,目前,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来源相对单一,高校学者成为独董第一大来源。据理财周报统计,5593位独立董事中,近40%为高校学者,其中,管理学院和法学院教授成为独董的主力军。

  “一方面,高校学者素质比较高,知名度也较大。另一方面,高校学者比较缺乏公司实务经验,不会对公司管理层具体的管理问题提太多的意见。”香港董事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计骅指出,“既然是花瓶,就是要养眼,又不碍事。”

  独立董事第二大来源是会计师和律师,即专业人士。据理财周报统计,5593位独董中,17%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这些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独董第三类来源是在职或者退休政府官员,以及所在行业协会负责人。据理财周报统计,近10%独董有政府官员背景,12%有行业协会背景。上市公司对这一类独董也颇为偏爱,因为后者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行业话语权。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有123位独董同时担任4家上市公司独董,60位独董同时在5家上市公司任独董,2位独董同时在6家上市公司任职。其中,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同时担任中钢吉炭、王府井、酒鬼酒等6家公司独董。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吕先锫也担任了银河磁体、水井坊、高新发展等6家公司独董,超出“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的规定。

  “灰色独董”由分析师投行人士构成

  而独董的第四类来源——利益相关方,则是引发公众对独董制度质疑最多的一个群体。对这一类独董而言,一个更形象的词是“灰色独董”。

  所谓灰色独董,是指那些除了董事关系外与公司还有其他联系的独立董事。因为他们不是公司的雇员,因此是外部董事。但他们与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可能是管理层的亲戚、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公司提供服务的外部律师、会计师、退休公司高管、分析师、投行人士、基金人士、证监会发审委官员等等。

  据理财周报统计,目前,上市公司独董中,31位有基金公司背景,8位有分析师背景,19位有投行背景,4位有发审委委员背景。随着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和监管人士担任独董,如何避免内幕交易,正严峻挑战着当前的独董制度。12月16日,中信证券分析师、漳泽电力独董杨治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将分析师独董这一特殊人群又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越来越多的公司喜欢找投行、分析师做独董,因为这些人对行业有着比较深刻的见解,可以提供决策建议。”一家华南上市公司高管人士表示。必须承认的是,比起其他背景独董,券商分析师等机构人士在利益输送上会比其他行业有更多渠道。据悉,在国外,利益相关方担任独立董事的情况很普遍,但对内幕交易的惩罚非常严厉,而国内则松弛很多。

  独董沦为“花瓶”凸显三大弊端

  “来源比较单一,对公司治理重要性不足,走过场、做花瓶。”香港董事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计骅总结说。三个指标足以显示当前独董制度的弊端。

  一为独董构成指标。独董来源结构单一,不够市场化、开放化。学者、法律会计专业人士总占比为57%。

  二为独董董事会议缺席指标。香港董事会研究院统计,2010年140家主板公司董事会缺席抽样数据显示:实地会议612次,通讯会议542次,在全体董事缺席总量中,独立董事占42.12%。独立董事董事会缺席率大大高于全部董事的缺席率,约高40%。

  三为独董薪酬指标。2010年,独董的平均年薪为3.75万元。而2002年,独董的平均年薪为3.6万元。9年过去了,几无增长。

  “三五万怎么可能让一个独立董事花很多精力去看一家公司?走过场在所难免。”反观国外独董,上市公司会帮独董买独董保险,因为独董职位有风险,如果独立董事自己不约束自己,很容易被投资者追偿。

  据理财周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