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补上欠账消灭差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2:1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郭凯

  对于最近由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所反映的上海等地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有些人解释为这是由于近年数次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造成的。这其实错误掩盖了在各地的基本养老金收支困境中,大批收入稳定,且收入水平在中等或之上水平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就业人员一直没有进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没有缴纳基本养老金的问题。而这,才是基本养老基金出现自身收不抵支和政府财政补给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

  当前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是基于个人账户需要多年积累;但当期整体收支仍然属于现收现付制而运行的。这一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企业就业人口那里开始全面改革适用时,就没有对那些个人积累在退休前无法达到20年年限的50岁和40岁以上的企业员工的空账部分,给予明晰的财政逐年划拨规划,进行补足。而且,更不用说那些大规模的国企改制中,直接分流,再就业后也被推到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大批职工。但是企业养老改革这些年来,虽然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已经比行政和事业单位低了很多,但公共财政对企业养老制度改革中形成的历史欠账的投入,相比较财政对同龄退休的行政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相对高水平退休金的高额财政投入,仍然差距很大。

  那么现在如果不能及时及早的至少把40岁以下的行政和事业编制就业人口的养老金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来统筹,如果没有公共财政的分批分计划地投入,来对那些个人账户积累远不足20年的“改革过渡”年龄阶段的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进行补足,那么不但现在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的长期维系将出现越来越大的风险和财务窟窿,而且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的长期负担和相应的改革矛盾只会越来越大。没有任何人应该假设,在社会需要全面改革的当前,中国人多长时间内还会被动接受和忍耐在一个国家里对同一地域的就业人口,国家财政给予不同保障水平的差别财政投入政策。

  让包括行政和事业单位在内的城市所有就业人口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并由公共财政分步补足40岁以上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个人账户欠账部分,既可以大大降低长期内高额退休金发放的财政投入成本,缓解社会矛盾,更可以增大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资金池,给中国的养老改革带来足够的调整时间,以应对各类退休人员集中支取养老金的高峰期,以及缓解老龄退休人口迅速增多时的社保和稳定压力。而对于通胀带来的基金贬值问题,即便少数比例的地方基金可以对高风险投资类别进行投资,操作上也必须由中央政府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统一投资管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