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愿看见“流着泪的你的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8 04:08 来源: 信息时报

  □专题策划 林燕辉 徐岚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岚

  2011年,很多面孔让我们印象深刻。乔布斯、王功权、郭美美、hold姐……当这一连串名字成为符号,你想起的或许不仅仅是个人,而是其背后代表的关键词:逝去、疯狂、反思与喧嚣……

  2009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2010年是复杂的一年,而2011年,更多的媒体与经济学家则用“艰难而复杂”形容之。先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在全球面临“二次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既困难又复杂;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加码,凶猛的房价渐趋疲弱,但房价究竟是“假摔”还是“真倒”,楼市拐点论疑问犹存;而风起云涌的民间借贷危局引起的骨诺牌效应,则反映出金融双轨制的弊端,金融资源不平衡的局面需要打破和改善。

  一系列人物脸谱背后的财经事件,勾勒出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或令人欣喜,或充满苦痛。翘望2012年,转型之痛无疑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是会更艰难,还是会更复杂?也许我们需要的,是多一些信心,以及多一份坚持。

  1乔布斯

  那些“逝去”的时代

  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全球

  当我们觉得新任CEO空前絮叨、进而烦躁的等待新产品出场的时候,其实距离乔布斯去世只有48小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苹果管理团队向第一次不在现场的乔布斯,做出最后一次致敬。苹果精神的缔造者乔布斯去世了,他短暂的一生给人类留下无限精彩,不仅让人们知道一个企业家原来也可以让全世界如此顶礼膜拜,或许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逝去”。

  一如乔布斯的离开让信仰者担忧苹果时代是否会因此而没落,这一年,欧债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信用评级首次被降,全球经济形势转而下行,“二次探底”风险加大。2011年大部分时间中,“主权债务危机”在欧美大陆上方徘徊。

  首先倒塌的是欧元区,希腊今年屡次逼近债务违约边缘,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11月以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国债收益率突然上升,甚至超过7%的“警戒线”。

  6月13日,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CCC级的全球最低水平;10月4日,穆迪近20年以来首次将意大利评级从“Aa2”下调至“A2”;12月5日,标普又将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15个欧元区国家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随后又将欧盟长期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而在美债危机的爆发中,标普更被指为直接推手。8月5日晚标普宣布调降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自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之后在8月8日又警告称,美国评级至少有1/3的可能在6-24个月再次被调降。这是该机构在1941年给予美国3A评级来的首次调降。而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全球股市遭遇重挫。

  2王功权

  “疯狂”浪漫后的理性回归

  “飙涨”的CPI终于出现转折

  5月16日鼎晖创投合伙人及创始人之一王功权的“私奔宣言”让电影走向了生活。这个“一个商人加半个文人”,在微博(http://weibo.com)自曝私奔,甚至引得美股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也转入暴跌。45天后他又回归家庭,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调私奔最后还是理性收场,成为2011年度轰动一时的“私奔帝”。就像王功权的“私奔”可谓是历年来投资界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的CPI也应该是历年来“表情”最丰富的一年。

  通胀的恐惧感,今年步步惊心。新年伊始,1月份CPI涨幅就达4.9%;3月份CPI涨幅达5.4%,创下32个月新高;6月冲破6%,7月继续突破至6.5%,单月同比涨幅创下37个月新高;8月有所收敛,同比涨幅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6%以上。

  当CPI一路疯狂上涨不断刷新历史数据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市民只是木然地叹息一句,“又创新高了”。让普通人感受尤深的是日常消费品,基本上是油盐酱醋茶和米粮菜肉赶趟儿轮涨。CPI从“4时代”飞升至“6时代”,输入性和结构性的宏观通胀,让微观民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痛。而在这其中,猪肉价是今年以来CPI一路走高的主要推手,仅7月同比涨幅就达56.7%,网民直呼,是猪肉“绑架”了CPI!

  今年1至6月,央行先后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半年CPI涨幅逐月回落终于体现了调控成效,继9、10月份分别回落至6.1%和5.5%之后,11月CPI同比上涨4.2%,终于跌破5%大关。

  11月CPI的大幅下降,使人们从此前持续一年多的“通胀”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不少市民年底时终于不再紧张兮兮。然而快速下降的CPI数据,并不能让经济学家们过早地乐观起来。走出通胀阴影固然让人松一口气,但相伴而来的需求减弱、经济减速的隐忧,却又令人担心起来。

  3郭美美

  一场关于“责任”的深思

  民间借贷“疯”了是谁之过?

  郭美美让作为慈善组织的中国红十字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也触发了新闻媒体对于自身报道是否应该“助纣为虐”的反思。

  而这样的深思同样发生在2011年的金融市场。从年初银行信贷收缩开始,民间借贷问题便被推到风口浪尖,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民间借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无疑成为今年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温州市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而内蒙古大学的一份调研也显示,50%的鄂尔多斯城镇居民都参与到了放贷与借贷的资本活动中。

  然而,正当民间资本纷纷涌入之时,“民间借贷”崩盘的消息,却从有着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传出。9月20日,因资金链断裂,47岁的“眼镜大王”胡福林离境出走,被视作是温州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的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的标志。

  温州最热论坛“七零三”罗列了一份冗长的“温州大老板大逃亡名单”,列出了超过30位“跑路”的企业老板,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称,民间借贷暴露出来的风险,更多的是与过去数年来投机心态的盛行有关,目前社会充斥着“赚快钱”的冲动,很多从事传统制造业的都纷纷进入投资和房地产等过度依赖杠杆的行业。如何从源头理清民间借贷风险,仍然成为摆在监管层面前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