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不需要遏制战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0: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即使是一个普通中国人,也能明显感到这一年来自周边国家的压力加大了。菲律宾炮舰撞击中国渔船,总统阿基诺更是带着丰硕的访华收获转而宣布对美军购;中国船员在湄公河无端遇害;中日中韩也屡发海上争端口水战;美韩、美日、美菲更是相继联合军演。
中国怎么了?对这一件件突如其来的变化,不少国人很困惑。其实这并不复杂。抛开偶发因素外,可以用一句很学术的话来概括:这是各方对中美力量微变和政策调整背景下的匆忙回应。表象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实质则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思维以及各方的回应。
先说表象。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中国与周边不少国家都是一衣带水。在和平稳定的格局下,又长期存在对边界和势力范围的不同认知,纠纷也时有发生。比较引人关注的有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越中菲的南海争端。尤其是南海地区,除却传统的海上贸易要塞外,近些年大量石油的发现,更是让各国蠢蠢欲动,纷纷不顾中方反对,声称拥有部分主权,并联合西方或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自行开采。
这些更趋激烈的回应,有在中国鞭长莫及之时加紧进行利益争夺的现实考量,更有对中国崛起的潜在担忧。并且在美方重返亚太大战略的刺激下,潜在的负面情绪空前膨胀,进而作出可能损及长远利益和稳定格局的过激举动。
更深层次说,美国对华遏制思维、言论和举动,则是诱发的触媒。要理解亚太格局的变化,就要深刻理解美国所奉行的遏制战略及其实践。
对美国遏制战略的最有代表性的实践就是所谓的“巧实力”和重返亚太了,奥巴马和希拉里是主要推手。“巧实力”的实质是一种战略退却,手段则是软硬兼施处理国际关系;重返亚太则标志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在这种战略转移过程中,中方不幸成为奉行现实主义外交思维的美国的遏制对象之一。
然而,这一选择恰恰折射出现实主义外交思维的贫困,首先问题就出在假定上。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假定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猛增长,经济实力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中国,可能会谋求地区霸权,美国势力有被挤出亚太的危险。要避免出现这种局面,就要提前布下棋子,遏制中国的崛起。
很显然,这一假定与事实存在很大偏差。中国的经济是在崛起,但这并不能得出崛起后的中国会谋求亚洲乃至世界霸权的结论。首先,中美之间经济上存在深度互补性,双方战略对抗的空间很小(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更多是政治层面的操弄);其次,不管是历史上的中国还是现实的中国,“和”一向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标尺,近代亚洲最瞩目的侵略事件都是西方或日本发起,当下中国多次倡导的“不称霸”、“和谐世界”等主张不应被忽视;再次,中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边界和利益争端,这几年数次牺牲利益与数国勘定边界即可见诚意;并且,中国没有挑战美国霸权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诱因。
这些因素,相信美国也是有所考察和了解的。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历史进行时,在空间屡受挤压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更易情绪暴躁,也更容易给世界带来担忧。中美和周边国家都有责任让太平洋成为和平与友好之洋。一个和平的时常感受到友善的中国,既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也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