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国企合力_下活全球化这盘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1: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冯定豪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全球化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从2001年的68.8亿美元,飙升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9.2%,跃居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民企成对外投资生力军
在这场海外投资并购大潮中,国有企业发挥了突出作用,扮演中坚角色,引领全球化风气之先,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开辟道路,拓展发展空间。例如,2010年,中央直属国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24.4亿美元,占总流量的70.5%。正因为国有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显著作用,迄今为止,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大都集中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收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自然资源和海外工程承包的大交易不时见诸报道,为世人所关注。
然而,全球化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却没有吸引足够的注意力。除了少数几个突出的案例——如TCL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等——学界、管理界、传媒、公众等对民营企业的全球化,似乎不如对国有企业全球化那么关注。
其实,民营企业的全球化,一直十分活跃。远有浙江万向、海尔,近有中联重科、宁波均胜等,大量规模不等的民营企业,在全球化的土地上积极耕耘。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在过去五年里,已经由81%(2006年末)减少到66%(2010年末)。据统计,2010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累计共有137家开展了对外投资,投资企业和项目592个,投资额达61.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4%。2011年民营企业海外兼并收购的个案明显增多,如杭州萧山富丽达集团收购加拿大纽西尔公司,美的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卧龙控股收购欧洲第三大电机生产商奥地利ATB集团,四川汉龙收购非洲大型铁矿石公司Sundance Resources 16%的股份,等等。这表明,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大潮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民企全球化作用不容忽视
民营企业全球化方兴未艾,风起水涌,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之一大值得关注的现象。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呢?
首先,民营企业“走出去”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在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经历最初的迅猛发展后,很多民营企业普遍遇到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资金等瓶颈,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促使企业开始考虑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增长方式,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而“走出去”成为很多民营企业新的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并非为了获取资源,而是专注于优化价值链。通过全球化迅速获得研发、设计、高端制造、海外销售渠道、品牌等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增强创新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释放中国经济的全部潜力。
其次,大量民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市场经济的力量,树立中国市场经济的形象。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决策多为市场因素驱动,较少为非市场因素所左右。民营企业较强的市场经济色彩,使得他们在开展海外投资时,比较容易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商界和民众的认同。因此,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努力,不但能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实力,也能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第三,民营企业决策灵活、快速,容易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和全球运营的需要进行调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一国的经济要持续发展,长盛不衰,必须灵活高效。通过“走出去”,民营企业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另一大驱动力。民营企业加快全球化进程,是在另一个方面为中国经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值得关注。但是,我们关注民营企业的全球化,并不是说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运营上一定优于国有企业。而是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共同创造中国企业全球运营的生态系统,因此不应忽视民营企业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现阶段,国有企业还是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不容忽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其全球化的关注点不一样,行业有别,规模不一,目标各异,运营模式各有所长,正可合力向外,把中国企业全球化这盘棋下活。
我们也看到,民营企业的全球化,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对跨境并购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注重前期交易而不注重并购后的整合,对海外经营环境不了解,缺乏合格的全球化人才,不善于合理使用专业机构的服务等。已经实施,或正待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民营企业,或可针对这些挑战,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全球化的成功率。
多方合力支持民企“走出去”
民营企业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和取得成功,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商业服务机构的共同推动。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民营企业全球化的意义,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在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36条)中,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就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民营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组成联合体“抱团出海”等内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和商业服务机构可以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而各地方政府也可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深化针对民营企业投资海外的服务与支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在这方面,浙江省树立了一个榜样。
浙江省境外投资始于1982年,1998年浙江省成为全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首个试点省份。之后不久,浙江省把100万美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市一级外经贸部门,这极大地推动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目前,民营企业逐步成为浙江省“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而浙江省的境外投资规模和机构数也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在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行业协会组织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2008年,浙江省工商联就向政府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的建议》,为政府如何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2011年11月,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专门服务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大型商会组织,其宗旨是将中国民营企业组织起来,使企业有秩序、有成效地开展境外投资业务。11月27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在其年会上提出将把推进国内民营油企“走出去”作为明年工作的主旋律。在这次年会上,石油商会搭建起了对外交流的平台,邀请了古巴、厄瓜多尔、巴基斯坦、乌拉圭等国的驻华使节和参赞,请他们介绍本国的经济状况和石油储存情况,与广大民营企业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开辟更多的渠道。
由于中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对外投资的历史并不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总结出足够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规律,并建立起海外市场信息网络。在这方面,商业服务机构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它们经验丰富,拥有全球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项目、把握投资方向和进退时机,更全面地发现交易风险、制定保护条款,从而把风险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我们相信,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和商业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中国民营企业完全能够成功地“走出去”,而且还能在国际市场上“走好”、“走稳”。与国有企业一起,开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局面,承担起进入新时期的中国经济所赋予它们的使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与中国地位相称的贡献。(作者系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