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肉类工业需要现代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0 01:1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胡军华
一块里脊肉是否方正完整,取决于屠宰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各种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如果电锯一歪,一块上好的里脊就报废了。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现在做的事情,是要将执行劈半工序的工人换成自动化的机械手,每头猪胴体劈半时机械手通过红外线定位,能够不差分毫,既实现标准化的作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双汇今年11月投产的南昌工厂已经能够实现他的上述目标,未来两年,双汇集团还将在全国6~7个省会级的城市建设上述代表中国肉类加工最现代化水平的工厂。
在“瘦肉精事件”和生猪价格创下历史高位的双重打击下,双汇集团与原计划相比减少了约100亿元的收入,不过2011年双汇集团收入仍然有望突破500亿元,与2010年持平甚至略有增加,万隆说双汇将保持并继续成为中国肉类行业的老大,那些正在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将是他的底气所在。
肉类加工仍然“散、乱、小”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食品安全”成为整个肉类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议论焦点,双汇、雨润两大肉制品龙头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建新厂或者兼并收购为手段实现肉制品加工产能扩张,进而谋求企业持续增长,这样的路子是否走到了尽头?包括双汇在内,中国肉制品行业是否存在发展过快的问题?
万隆:中国消费者现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已经达到了零容忍的程度,要求食品百分之百安全,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因为食品是吃进口的,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有任何问题,都是对消费者的伤害,这个要求是对的。
现在食品企业中有些食品安全抓得很好,有些确实也很差,我们现在对每头生猪都进行瘦肉精检测,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严厉打击饲喂瘦肉精的行为,现在我们实施头头检验,每个月还能检出来几十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说明有些养殖企业还需要加强防治。
我们国家无论是生猪养殖业,还是生猪屠宰加工,总体上还是“散、乱、小”,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中国的生猪屠宰业非常需要整合,目前国内的屠宰企业有2万多家,太多太散,管理起来很难,是迫切需要规范的产业,经过整顿,逐步实现规模化和现代化,否则食品安全很难得到保证。
双汇的生猪屠宰数量每年也不到2000万头,仅占到全国年生猪出栏量6亿头的不到3%。在国外发达国家,一个国家一般只有3~5家屠宰企业,至多8~10家。
我们国家大,不像外国,一个省可能比人家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还大,那么人家8~10家,我们全国300~500家屠宰厂就够了,这样方便管理和监管,能够更好地确保食品安全。
要确保食品安全,要防止病害进入食品,无论是养殖业还是屠宰业,都需要整合,改变“散、乱、小”的状态,逐步形成规模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全国肉类每年总产量是8000多万吨,猪肉5000万吨,牛肉600多万吨,羊肉400多万吨,禽蛋2000多万吨,猪肉是最大的产品。我国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左右,占世界的一半,总量来看,我们全国人均消费猪肉35~36公斤,总量差不多了。但是随着人民消费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增加,猪肉消费量还会增加。我们现在人均消费猪肉30多公斤与发达国家人均60~10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双汇养猪不是权宜之计
日报:2011年,双汇宣布将加强对上游养猪业的投入,打通肉制品的整个产业链,但是社会化分工的原则要求企业应该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从事业务,双汇打通全产业链是暂时的权益之计还是长远战略规划?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大量资金,为什么进入养殖业的资金比较少,根本原因是什么?
万隆:按照常理,确实应该是每个企业做自己擅长的业务,有的做饲料,有的做养殖,有的做屠宰,有的搞深加工,基于当前的情况,我们还是想把养殖业发展起来,因为发展养殖业的动机和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在逐步给屠宰工厂做配套,现在新建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一个工厂,就会配套一个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场,我们做养殖业不是权宜之计,是长期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完善产业链来保证食品安全。
现在大资金进入养殖业的少,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养殖业用地比较多,征地比较难;第二个养殖业有疫情风险,所以有钱的人不敢进来,怕担这个责任;第三个是污水的处理成本高,农村散养猪的粪便等污水到处乱排,但是搞规模化养殖,必须得做污水处理,成本高,影响盈利能力,我们在河南叶县建设的年出栏20万头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要5000万元,加上其他的投入,基本上养1万头猪,需要投资1000万元,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承受的;第四个是养殖业大、中、小的养殖场比较多,竞争激烈,利润比较薄,外行的人不敢进去,内行的人由于财力不够,资金积累少,规模做不起来;第五个就是政策的支持不够,融资难,补贴难以落实,现在香港捕杀有禽流感风险的禽类,一只补贴20~30港元,这些地区一旦发现疫情,捕杀马上可以落实,避免疫情扩散,我们鸡、牛、羊出现疫情,捕杀补贴落实得不好,所以捕杀不了,疫病就难以控制。
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程度很差,政府要重视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养殖场上规模,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兼并收购不符合双汇思路
日报:国内一些企业近年来大量收购兼并地方的屠宰厂、肉制品加工厂,扩张屠宰加工能力,双汇在兼并收购方面动作很少,更愿意建设新厂,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万隆:有些企业喜欢找政府要优惠政策,以便宜的价格收购一些企业,这不是我们要办的事。
双汇做了20多年,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的肉类加工业,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几个好处,一是有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造出好的产品,比如引进灌肠机,我们可以随意设定灌肠的长度和粗细、轻重;二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很方便地进行管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开拓市场、发展品牌都有好处,生产规模化的目标可以一步到位。
第二,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的肉联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规模小、设备落后,收购后还得重买换新的;第三,它的厂房建设不符合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卫生标准;第四,队伍的改造很难,企业文化与我们不同。
因此我们收购一个旧的要推倒重来,建新厂就可以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工艺,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完全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来建设,也才能生产出来最安全的产品;同时改造旧的还有企业文化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企业文化要嫁接到其他企业,要一个过程。在对外扩张中,我们强调一要输出企业文化,二要输出我们的品牌,如果这两条达不到,我们一般不去收购,送给我们也不要。
我们新上的项目规模要大,屠宰能力每年要达到200万头,每天100~200吨的肉制品产量,年销售额一般要达到30亿~50亿元,地方上的老厂规模小,还有的厂在市区,要改造达到我们的标准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双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从目前的规模化、工业化向现代化转变,实现肉制品加工的高度自动化。我们南昌新建的工厂,高度自动化,自动开胸,自动雕肛,自动劈半,副产品可以在线整理,下一步我们会在郑州、南宁、昆明、东北等全国范围内上马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新生产线。
现在正在建的南宁、芜湖、郑州三个厂,自动化程度很高,预计明年可以投产。后年投产的有沈阳、长春、哈尔滨的工厂,新厂都是标准化的200万头屠宰能力,除了芜湖,都是在省会城市。建这些厂的目的,是将那些人工做的、比较累的、不标准的,比如劈半,以前由工人用电锯劈半,劳动强度大,噪音大,容易劈歪,里脊肉容易被破坏;改成机械手操作以后,减少人为因素,实现产品的标准化。
双汇不搞低水平建设,不小打小闹,坚持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的原则,推动肉类工业向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变。
双汇坚持走大工业的发展思路,要建设现代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用工业化推动肉类工业结构的调整、安全控制模式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跨越。未来5年,计划每年投资50亿元以上,每年新建4~5家现代化、规模化、工业化的肉类加工基地,使双汇集团的年总产量从现在的300万吨到600万吨,年销售收入从500亿元发展到超1000亿元,把双汇做专、做精、做大、做强,推动中国肉类工业上台阶,为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