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对企业的战略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2: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争论和探讨,结论也发生了重大改变。1931年,人们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公司的管理者是企业股东的受托人,一切权利只能在为股东带来可以判断的利益时才是恰当的,法律应该保护股东利益,防止管理人员追求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包括慈善利益。
上世纪30-50年代,主流学界都反对企业CSR,其中包括弗里德曼等著名学者。他们认为,企业的唯一责任就是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社会问题应该交给政府立法去解决。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也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长。如果让企业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风水轮流转。到了60年代,德鲁克、弗里曼等著名学者开始越来越支持企业应该从事CSR。他们认为,企业为了自己长期的利益,应该向社会负责,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相关的。另外,现代企业对企业责任的理解已经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的经济使命,转变为也要兼顾社会使命,因此企业也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
自从1931年以来,很多经济学者研究发现,企业不仅有经济方面的专长,确实拥有很多专长可以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如IBM可以利用软件技术帮助NGO提升信息管理能力,利用信息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等。同时,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避免被政府干预。另外,从道德层面看,他们也认为企业应该承担CSR。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理论研究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它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战略意义到底在哪里。最开始的理论是“社会契约”理论。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企业契约”理论。他认为,企业成立以来跟社会达成一种默契,其实就是一种契约。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同时企业也要为为它提供发展条件的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其实是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不仅包括很多法律层面的契约,也包括非正式的契约。科斯认为,当一些非正式的社会契约被自愿地接受,并且当它们提出的规范与更广泛的理论一致性地被接受,就变成强制的契约了。
上世纪80年代,伊戈尔·安索夫又提出“利益相关者”(The Stakehold)理论。中国这些年评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这一理论,随后,弗里曼做出回应,写了一本《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强调企业不仅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他提出只有对相关利益者负责,这样的企业才会基业常青。企业应该不仅对股东负责,而且还要对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环境与资源、社会负责。
上世纪90年代,“企业公民”理论出现。这个理论主要是强调企业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与自然人、其它公民一样,有权力,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公民理论是将他的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
到21世纪以后,学界开始关注波特这两年新提出“创造共享价值”的观点。这个理论又引发了大家新一轮关于CSR研究的热潮。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近两年自然灾害的频繁,人们越来越将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为企业,对企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逼迫各国政府制定各种各样限制企业的政策,这严重遏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波特认为,要解决社会矛盾,化解公众、社会、政府对企业极度不满的方法,在于奉行一种共享价值的原则。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又满足社会的需求,应对社会的挑战,去解决社会的问题。创造共享价值就是要做大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蛋糕,而不止是简单的分配价值。企业创造了价值,简单地把那一块儿捐出去,这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反而越这样做人们越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企业。所以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个蛋糕做大,而不是切一块儿简单的做慈善。
比如,雀巢公司自2000年以来咖啡业务每年增长率高达30%以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创造共享价值。雀巢重新设计产品和采购的流程,与咖啡种植户密切合作,向小农提供技术咨询,为其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帮助他们获得咖啡苗,杀虫剂等要素的投入。由此,小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由于小农的日子过好了,他们意识到破坏环境对长期生产不利,由于他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慢慢就有了环保意识。
最近,企业CSR也有一些新趋势。比如,一些公司,如英特尔、惠普等,专门成立了一个社会创新部,重新整合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的CSR,由企业总裁负责;原来传统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创新部门的成员,整合企业的CSR战略。由于形成了高度整合,并将CSR纳入整个公司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对消费者产品的设计到工业链,怎么创造共享价值,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提升了经济效益。另外一个趋势是,很多的企业开始制定企业CSR的行为规范,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同时,也有一些企业专门成立了企业基金会,相对灵活地回应社会需求。
(根据邓国胜教授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