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融通内需:“杯具”基金持仓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0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2011年,融通内需驱动(简称“融通内需”)下跌41.14% ,成为2011年度最“熊”的偏股型基金。

  仔细阅读该基金2011年的季报可以发现,投资判断失误、屡次踩错市场节奏、错配领跌股,是其净值暴跌背后的“元凶”。

  回顾2011年一季度,是房地产、金融、钢铁等低估值蓝筹的修复行情。此时,融通内需的基金经理却对组合结构进行调整,增持航空、医药、3G、食品饮料、汽车,减持钢铁、煤炭、家电、房地产、金融、机械。如此调整的投资效果并不理想,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总结称“增持的航空、医药有超额收益,增持的汽车以及对煤炭、钢铁的减持不够及时,对组合业绩反而造成拖累”。

  进入二季度,该基金将持仓降低10%,组合结构集中在食品饮料、医药、航空等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下跌23.39%时,其同期跌幅为13.79%,取得不错的超额收益。

  按照2011年第二季度的持仓结构,融通内需在三季度将受益于食品饮料等消费行业的大幅飙升行情。但实际结果却是,消费类股票在三季度大涨,该基金在三季度的跌幅却高达20.90%。

  这一次,基金净值暴跌的原因同样在于基金经理调整持仓结构,踩错了市场节奏。三季报显示,基金经理减持了家电、煤炭、食品饮料,将持仓集中在煤炭、建材、水泥等周期类品种。以其持仓的前十大重仓股为例,西山煤电、盘江股份、阳泉煤业3只煤炭股占基金资产24.53%;海螺水泥等4只水泥股占持仓25.32%;广发证券、中信证券两只券商股也占了10%的持仓。

  然而,无论是煤炭、水泥,还是券商,都从三季度开始进入盈利大幅下滑时期,股价出现暴跌,其重仓的西山煤电、阳泉煤业等在四季度的跌幅均超过30%,而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只有8.18%。(见表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