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遥遥无期 三峡新材半月腰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05 来源: 中国经营报段铸
重庆啤酒(600132.SH)9个连续跌停后,股民戏谑为“未得肝病死于肝药”。但未曾料到的是,这句话在2011年末竟成了A股市场的“魔咒”。包括华神集团(000790.SZ)、吉林敖东(000623.SZ)在内,凡是涉及肝脏新药研发的企业,无一幸免,当然,三峡新材(600293.SH)也在其中。
仅仅12个交易日,三峡新材就以52.29%的跌幅被腰斩,从而走下了神坛。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得知:三峡新材向股民讲述的光鲜“资本故事”背后,均与一个叫许锡忠的自然人有关。而借壳、抗癌药研发竟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资本客相中三峡新材
许锡忠本人的资产包括硫铁矿、钨矿、医药、商贸以及合伙基金在内,这更是为市场炒作三峡新材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011年11月,一系列的股权腾挪发生在三峡新材的第二、第三大股东之间。导致三峡新材“国退民进”的,是一名叫许锡忠的自然人。在一系列股权腾挪之后,许锡忠成为这家上市已逾十年国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11年11月4日,三峡新材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宗宣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宗宣达”)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许锡忠协议受让了自然人陈梓佳、杨建野持有的海南宗宣达40%、19%股权。变更后,许锡忠持有海南宗宣达99%股份,杨建野持有剩余的1%。
第二大股东内部的股权变更原本与三峡新材毫无关联,却因为陈梓佳、杨建野替他人代持的关系引发了更多股权转让,“借壳”谜底也逐渐揭开。
根据资料,许锡忠原为国中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中医药”)实际控制人。而国中医药的股权结构为:武汉国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中科技”)持有66.145%的股权,其中20%为国中科技代许锡忠持有,许锡忠直接持有30%股权。
上述海南宗宣达的股权变更背后的真相为:陈梓佳、杨建野所持有的40%、20%股权为替自然人李伟代持。而许锡忠协议受让的部分实际支付条件为,以自己持有的国中科技代持的国中医药20%的股权以及其直接持有的国中医药5%的股权作为部分支付条件,置换了陈梓佳、杨建野替李伟代持的40%、19%股权。
变更完成后,李伟通过控制的国中科技成为国中医药实际控制人,持有国中医药71.145%股权,许锡忠持有国中医药25%股权。
这一切仍然发生在三峡新材的股东之间,并不能改变其股权结构。
随后,海南宗宣达再次出手,以约2000万元的价格从自然人刘飞手中受让了武汉广利源商贸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广利源”)。后者持有三峡新材第三大股东当阳市国中安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当阳国中安”)37.91%股权。
此时,海南宗宣达直接持有三峡新材12.32%股权,通过武汉广利源持有当阳国中安而间接持有三峡新材10.71%股权,实际权益16.38%。超过三峡新材原第一大股东当阳市国资局的12.41%,从而成为三峡新材第一大股东。
“国中医药早就想借壳上市,虽然不清楚许锡忠与李伟是什么关系,但这次股权转让后,三峡新材就具有了‘借壳’的传闻,”一位钟爱投资重组概念股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6月,国中医药的母公司,注册于香港的国中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曾与太原刚玉(000795.SZ)洽谈过重组事宜,最终流产。
该私募人士还表示,借壳太原刚玉流产的真正原因是国中医药资产质量太差,“是一个短时间拼凑而成的加盟医药连锁企业,后来传闻借壳罗牛山,也没有下文。”
而根据记者调查,早在2008年10月,中信集团曾注资1亿元入主国中医药。当时国中医药董事长李伟就表示,2009年下半年将在香港主板上市,同时也不排除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可能。不过,至今国中医药仍未能完成夙愿。
根据资料,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中医药资产总额为65.03亿元,负债总额为28.73亿元。201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7.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4亿元。201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3.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359.67万元。
根据三峡新材的详式权益变更公告,许锡忠本人的资产包括硫铁矿、钨矿、医药、商贸以及合伙基金在内,这更是为三峡新材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尽管许锡忠权益持有16.38%的股权,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但这并不能让许锡忠在三峡新材的股权结构中成为绝对控制人。不过,这种在今后对三峡新材资本运作中的阻碍也随着当阳国中安另一股东张欣的委托书而被扫除。
根据公告,持有当阳国中安43%股权的自然人张欣宣布将当阳国中安15%表决权无偿委托给许锡忠,这意味着许锡忠获得了当阳国中安持有三峡新材10.71%股权的全部表决权,从而获得了三峡新材23.03%股权的表决权,远远拉开了与当阳国资局的差距。
其时,第二、第三大股东联盟,三峡新材原有的国资控股地位突然改变,似乎引起了当阳市国资局的不满,随后公告称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三峡新材,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5%。
这一增持承诺在公告后一个月内就开始实施,2011年12月20日,当阳国资局就以8.58元/股的均价,增持了92.18万股,占三峡新材总股本的0.27%。
抗癌药演绎市场神话
任小利表示,力达霉素的2期试验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放弃了。
熟谙资本运作的许锡忠讲给三峡新材股民的“资本故事”并非只有借壳一项。
几乎与许锡忠入主三峡新材同时,三峡新材闪电般受让了国中医药持有的苏州盛康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盛康达”)42%股权,代价为现金3775万元。
这一价格与盛康达净资产相比,相当于溢价319%。
根据资料,盛康达成立于2000 年6 月25 日,主要业务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属于国家化学品第一类第二项新药的力达霉素。
力达霉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筛选出的一个新的大分子蛋白类抗肿瘤抗生素。力达霉素I 期临床研究已经结束,并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批件。
从此,三峡新材又有了新的故事:抗癌药。
根据记者调查,力达霉素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0年在湖北潜江县土壤中提取的一种烯二炔类肿瘤抗生素。
“传统的化疗、手术之类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国际、国内对癌症治疗用药的研究方向很多,其中,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分子靶点导向技术的抗生素是主要方向之一。另外就是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为手段的治疗性疫苗。”国内肿瘤治疗专家、肿瘤医药研究领军人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夏建川告诉记者。至于力达霉素,夏建川说“没听说过”。
“新药研发何其难,更别说挑战世界性难题癌症的新药研发。在国外,大部分新药1期(动物试验)效果都不错,但2期就会出现偏差,此时,大多数会放弃,而真正能够实现研发成功最终上市,没个20年就别想。”国内某医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填补国内空白的华神集团肝癌治疗药利卡汀从研发到面世整整20年。
对于力达霉素,三峡新材董事会秘书张光春告诉记者,“目前仍然处于2期临床试验中,如有进展,公司会及时公告。”
三峡新材的抗癌新药力达霉素最终结局如何,无人能下判断,但发生在盛康达被收购前的故事或能佐证。
2010年1月8日,上海凯宝(300039.SZ)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就提到了力达霉素,“当时我们准备拿出2亿到3亿元,收购新的医药品种。”上海凯宝证券事务代表任小利告诉记者,洽谈的对象正是盛康达。
此后至今,在上海凯宝的所有公告中,再也找不到任何“力达霉素”的字样。
2011年3月份,在中投证券周悦、于东升联合署名的研究报告中描述“上海凯宝放弃了力达霉素的收购”。
“对于这个项目(收购盛康达),公司一直都是在谈判,没有实际投入,咨询了交易所后,被告知不用公告进展,”任小利表示,力达霉素的2期试验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放弃了。
而根据资料,上海凯宝为一家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药企业。
时隔半年,被上海凯宝放弃的力达霉素项目却被三峡新材以3倍以上的溢价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进军抗癌新药领域的同时,三峡新材公告称,拟接受托管许锡忠参股的国中医药,在托管期间,国中医药每年向上市公司支付基本管理费1000万元;国中医药年度净利润达到或超过1.85亿元,将向上市公司按约定比例支付奖励管理费。
“未得肝病死于肝药”魔咒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三峡新材进入了医药研发制高点的抗癌药研发领域,这种故事早已不被市场信任。
自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22日,在连续公布了实际控制人变更、进军抗癌新药、单一股东增持、收到财政补贴、托管国中医药以及耗资8亿元扩张产能等种种利好声中,三峡新材12个交易日跌幅高达52.29%。
三峡新材股价的腰斩,几乎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上市公司给股民讲述的故事太精彩了,重庆啤酒犹如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连锁反应,”前述私募人士认为。他表示,通过资本运作,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三峡新材进入了医药研发制高点的抗癌药研发领域,这种故事早已不被市场信任,而华神集团的案例就在眼前。
根据华神集团2011年半年报,于2007年正式上市的肝癌治疗用药利卡汀产品在经历了连续3年增长后,出现下滑。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6万元,同比下降6.47%,毛利率61.84%,同比下降6.56%。
“2.98万元一支,治疗效果为31%左右,虽然价格较德国拜耳医药的多吉美低一些,但仍显得太贵,而且这种药品的治疗功能差,仅限于延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要承受各种副作用。”广州一位肿瘤专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