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放缓收购步伐 重塑硬件产品核心地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17 来源: 中国经营报董军、胡敏
一些变化正在惠普内部发生:一是重新加大在研发上的投资;二是优化、梳理内部流程;三是投资于内部的员工发展。新CEO用1美元薪酬将自己的利益跟股东利益绑在一起。她以这种方式换取股东更长时间的支持。2012年,惠普能否结束动荡?
2011年对于惠普而言,是其发展历程中最为动荡的一年:CEO更迭、业绩下滑、移动硬件产品戛然而止、PC业务战略出现反复……
虽然惠普还保持着全球IT企业最高年营业额的桂冠,但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外界,信心这个字眼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毫无疑问,2012年是这家企业命运转折的关键年。CEO惠特曼要在这一年以1美元的薪酬,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惠普的振兴紧紧绑在一起。
“我们需要一位既有远见又有执行力的CEO。”内部员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结束动荡是惠普第一要务。
重温惠普之道
一些变化正在惠普内部发生。
“目前我们内部的激励政策已经有了显著变化。”一位惠普内部员工告诉记者,2012年,惠普中国将会增加一项个人奖励:“按季度评选十几位优秀员工,每人奖励2万元。还有传言,在EB(企业业务集团)、ES(企业服务)部门的工资也将平均增加10%。”这名员工的表情颇为感慨,在经历了2011年的曲折之后,他觉得总算得到了一些正向的信息。
“2010年,我们基层的员工离职比较多,2011年又出现了中高层的离职潮。特别是最近PSG(信息产品集团)业务的老大张永利离职之后,ED部门也有一些中高层相继离开。的确,全球高层的动荡,让下面的员工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安定下来。”
“惠普之道”是惠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前几任CEO在任期间,这个关键点变得模糊不清。前eBay CEO惠特曼上任惠普CEO之后,虽没有针对“惠普之道”提出明确的重建,但内部员工还是感觉到,惠普又开始关注“人”了。
惠特曼给自己制定了2012年三个“优先”任务:一是重新加大在研发上的投资;二是优化、梳理内部流程;三是投资于内部的员工发展。
可以看到,这与马克·赫德、李艾科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她希望给内部同层次的员工提供机会,让大家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惠普中国公关总监陈雷对加薪的传闻不置可否,但他告诉记者,惠特曼注重人才的具体策略是:“确保和改善惠普拥有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制度,加大培训工作,制定更多的方案以保证可以及时奖励、认可员工做出的贡献,给员工提供更多职业发展的机遇和内部发展空间。”而这些给员工的感觉是:公司好像慢慢重归惠普之道了。
基于惠特曼的“三个优先”,2011年12月1日,惠普中国总裁史蒂夫·吉尔率领惠普中国高管集体亮相,披露了惠普中国2012年工作规划:一是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有利润的增长,能够超过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二是让客户满意;三是让员工发展。惠普是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企业,只有通过优秀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为客户提供价值。
惠特曼新政
前任CEO李艾科曾经在2011年3月份发布了他的新政,要引领惠普全面转向“云计算”。随即在7月底,他宣布停止Web OS硬件产品和考虑剥离PC业务,并以103亿美元收购了英国软件公司Autonomy。
从他宣布“云战略”到后来的战略反复,没有人能搞懂李艾科想打造什么样的“云”。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云战略”不清晰、不坚定;二是传达自己的战略意图不完整、不准确。
惠普每个季度都会有一次全体员工大会,有些人可以在现场聆听CEO的讲话并提问,更多来自全球的30万员工则是通过视频接收信息,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而惠特曼在上任后的首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很清晰地传达出了自己的想法。“惠特曼是一个非常善于沟通的人,她讲话非常直接。”内部员工告诉记者,在2011年12月1日,惠特曼与全球的员工做了一次沟通,阐述了她的云计算战略:硬件是核心也是基本;软件是扩展的角色,让惠普实现硬件差异化和最优化;服务扮演增值的角色,对确保客户从惠普获得最大价值至关重要;解决方案是协同的角色,整合产品和技术、帮助客户化挑战为机遇、打造竞争优势。“我们终于搞明白了自己公司的战略方向。而李艾科时代我们感觉就是放弃硬件,完全软件化。”
很显然,惠特曼编织的云和李艾科的云有很大的不同,她更愿意保留惠普原有的优势。她在多个场合强调“硬件是惠普的核心和传统资产”,并且重申,“我们的软件业务不是将惠普变成软件公司;我们的软件业务有助于解决客户的难题。”
惠普年营收近1300亿美元,是产品线最为复杂的一家IT公司,这也是领导者在制定战略时最难以抉择的原因。“而惠特曼有一个优点,就是把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变化不仅于此。惠特曼迅速做出决策,终止前任CEO造成的“混乱”。包括以最快的速度决定保留PC业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100亿美元的收购案并与内部业务整合,还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将Web OS推向开源的决定,让开发者们和其他硬件厂商可以免费获取Web OS的源代码进行开发。
“她终止混乱的方法不仅是快,更重要的是沟通。她认为应该保持前后一致、清晰简洁的沟通方式。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她说话都很直接。”惠普内部员工告诉记者。
重塑七十年的惠普
与前几任CEO相比,惠特曼的投资方向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下一阶段将有针对性地完成有机的投资,即在惠普内部做出投资,推动以盈利为基础的增长来推动内部的增长,而不是去采取大规模的并购活动。这些投资将集中在很多惠普内部的领域,包括研发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研发和创新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以及各个具体的区域市场。
纵观从卡莉、马克·赫德到李艾科这几位前惠普CEO的运营风格,无一不以大手笔收购著称,也正是在这样的收购下,惠普“野蛮生长”为一个全球最大的IT企业,而这似乎也是华尔街的投资者最喜欢看到的。但一系列并购的恶果就是,惠特曼不得不放缓收购的步伐,脚踏实地做好内部工作,唯此才能让惠普这艘航母继续平稳前行。
惠特曼决心加大在研发、人才方面的投资,意味着惠普在盈利方面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研发和人才的投资成效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等到,并非立竿见影的策略。
一位熟悉惠普的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惠特曼来说,未来走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董事会的支持力度。例如IBM早年在遇到危机时,就找到了一个卖饼干的CEO郭士纳,由于董事会强力支持,从而顺利把IBM带出了低谷。而惠特曼的头顶上,则是一个被称为‘史上最烂的董事会’。”
上任不久的惠特曼做出了一个决定:在2012年只领取1美元的薪酬。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跟股东站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跟股东的利益绑在一起。她以这种方式换取股东更长时间的支持。而且,如果股价回升,她跟股东一样也是受益者。
“我不是在做一个三年、五年的惠普,而是要重塑一个七十年的惠普。”内部员工告诉记者,惠特曼是用这样一番话向全球惠普员工传达她的执政理念,她非常希望把战略定得更加长远。
一切似乎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解决董事会的难题同时,惠特曼还面临着极为艰难的竞争环境。IBM已经成功转型,稳健地引领着IT服务产业方向。甲骨文更是后生可畏,收购了SUN公司之后拥有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系列产品,并且还借机“收获”了执掌惠普五年之久的马克·赫德,成为“最了解惠普”的竞争对手。
全球IT业界都在关注,惠特曼能拯救惠普吗?2012年,一家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与一个新上任的CEO,命运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