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年终经济分析]2012全球期市欧债阴云难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11:56 来源: 新华08网

  

  经济分析师王胜先 陈云富

  2011年,全球期市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主要经济体经济放缓等影响下,跌宕起伏,风险加大,国内期市也未能幸免,量价齐跌。但期货业新品种、新业务仍稳步推出,亮点频现。展望2012年,欧债阴云难散,期市仍将大幅波动,但相对国际成熟市场,预计国内新品种、新业务等仍将稳中求进,特别是2011年开启的投资咨询业务以及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筹备工作在2012年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1年全球期市先扬后抑,国内期市量价齐跌

  回顾2011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在欧债危机、美债谈判僵局、多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地区动荡局势、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的轮番冲击下,整体走出了先扬后抑的宽幅震荡的形态,除黄金、原油等少数品种全年小幅上涨外,多数商品录得较大跌幅,跟踪全球大宗商品走势的CRB指数全年跌逾10%。

  国内市场总体也与国际保持先扬后抑的同一趋势,反映国内商品期货走势的文化商品指数下跌逾15%,但具体品种略有差异,铜等商品已全线回吐去年全年的涨幅,而菜籽油、玉米等农产品跌幅相对有限。

  与此同时,成交量也随之下滑,来自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980,182,165手,累计成交额为1,269,733.7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85%和9.44%。如果剔除股指期货,三大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量为936,110,473,成交额为878,148.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和15%。

  2011年的量价齐跌让不少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下滑,一些期货公司感叹要不是交易所返佣,经济公司不得不大面积亏损。上半年,全行业近半数亏损,直至2011年第四季度,三家商品交易所进行了手续费返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利润同比下滑,但排名靠前的期货公司所受影响不大,一些产业客户占比较大的期货公司日均权益和手续费收入也较稳定,个别公司的利润反而同比上升。市场的调整带来了行业分化加剧,集中度提高,特别是券商系期货公司背靠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股指业务,增长情况普遍好于非券商系。

  数据显示,今年股指期货的全年成交453.9万亿元,平稳发展,这一巨大的成交额让一些在股指期货业务上较为成功的期货公司收益颇丰,取得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广发期货预计今年的净利润达到1个亿以上,成为上市券商系里最赚钱的期货公司。

  【责任编辑:刁倩】

  

  ——2012年欧债阴云难散,期市仍将跌宕起伏

  北京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表示,回首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走势与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进程可以发现,欧、美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从2009年初开始到2010年第三季度的商品牛市告一段落,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经济体的增长周期不同造成的,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经济增长轮动效应。而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体出现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的情形,表明全球已有过热进入滞涨期,并在2011年得以持续。

  展望2012年,大宗商品的走势仍将取决于全球各大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和对其对商品的需求,其中欧、美及新兴经济体的不同表现将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在分析人士看来,2012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喜忧参半,美国经济或将持续改善,欧洲可能持续探底,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牵动商品市场神经的仍将是欧债危机。预计2011年底的商品市场的弱势将在2012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持续,虽然全球通胀水平将继续回落强化商品熊市,但明年下半年可能抬头,因为全球货币宽松的环境在2012年或可出现一二:欧债问题可能通过货币化方法解决,美联储也不能排除继续扩大量化宽松,中国货币政策已微调有望适度放松,全球的宽松环境可期或将对商品市场的2012年后半程构成支撑,但很难再现2010年的疯狂上涨。

  从具体品种来看,黄金、石油由于其金融属性较强,受资金流动性及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不确定性更大,大幅波动将成为常态,不排除突破前高的可能。有色金属、钢材等工业品受全球经济放缓而供需受抑制,预计承压较重,或将弱势震荡。农产品在2011年整体回调,但在农资成本上涨、劳动力上涨的支撑下,特别国内部分农产品托市价存在的背景下,国内农产品有望较为抗跌,波动性或小于外盘。

  而在国内市场,亮点很可能将呈现在成交量以及期货行业的整合上,2012年在2011年调整的基础上,成交量、额有望获得平稳增长,行业间贫富差距仍将持续,由国际期货合并珠江期货、中证期货并购新华期货拉开的新一轮兼并重组浪潮在2012年很可能将会持续。

  【责任编辑:刁倩】

  

  2011年期货业创新亮点频现,2012年创新仍将稳中求进

  实际上,在国内市场,2011年尽管量价齐跌,但期货市场的创新步伐依然稳步推进,从品种、业务、制度等方面都亮点频现,随着国内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增强,在2012年预计仍将稳中求进,尤其是将2011年的一系列创新推向纵深。

  2011年,焦炭、铅、甲醇期货相继登陆三大期货交易所,而且焦炭、甲醇期货都是世界上首个同类期货品种。新品种的上市不仅丰富了产品体系,还相应进行了规则创新,如全部采取大合约、降低套保门槛方便产业客户、焦炭的厂库交割模式等等,从规则设计上体现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2012年,预计仍将继续推进产品创新的步伐,比如目前各界都比较期待的白银、生猪、炼焦煤等。金融期货方面虽然中金所有关人士一再表明当前主要是精耕新作沪深300指数,但近期中金所也在做系列指数、利率等期货的规划和准备,业内人士认为,尽管2012年的新产品不见得相继获批上市,但研发进程或加快。

  与此同时,对于期货经济公司寄予厚望的创新业务,在投资咨询业务开闸后,随着多批期货公司获得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部分公司已经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同时,中国国际期货、中粮期货和永安期货于今年9月初收到中国证监会的通知,获准参与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筹备工作。

  作为证监会近年筹划的期货公司两项创新业务在2011年都取得了突破,但截至目前,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成功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预计2012年各期货公司将继续摸索,或形成不同风格的业务模式。虽然不能为公司带来丰厚的盈利但对稳定客户、后期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意义重大。境外期货经纪业务涉及国外的法律、法规和交易制度,涉及国家外汇局、国资委等多个部门,复杂程度远大于投资咨询业务,目前的相关规则和细则都还未敲定,预计该业务的推出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2012年将是筹备年,或看不到境外期货经纪业务的正式试点。

  此外,随着创新持续推进,2011年以来,监管层也动作频出:3月实际控制关系账户报备制度出台;4月,“新版”《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公布,其中新增了“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的指标;11月,《期货营业部管理规定(试行)》推出;临近年底,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大幕拉开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开始征询修改意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创新的持续展开,2012年监管仍将强化,交易场所整顿将实质性推进,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有望出台,同时,作为基金、券商等金融行业最后出台的《期货法》的制定工作也将加快。

  “到2012年,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很可能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新《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出台,开放基金对商品期货的投资,不仅商品期货也有望成为基金的产品创新机会,而且商品期货市场而言,也会迎来更多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业内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