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杭州三大险企停单事件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1 02:4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雄鹰

  杭州车险市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

  2011年12月19日,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三大公司曾“主动”暂停了杭州市新车保险业务(下称“停单事件”),预计为期一个月的停单事件,已于12月27日提前结束。

  事件虽已平息,但手续费乱象、行政干预争议等,均暴露出行业监管政策仍待完善。多位保险业高管认为,退出机制的缺位是目前分支机构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续费乱象

  2011年12月的一个周五,记者走进杭州最大的一汽丰田4S店时,偌大的展厅里只有一位顾客。往年这个时候,销售员早已忙得团团转。这只是中国车市2011年增长急速放缓的一个缩影。

  工信部网站显示,2011年1-11月,全国汽车销量1681.56万辆,同比累计增长为2.56%,增幅创12年来最低。

  而车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和利润的关键因素,其在整个财险市场总保费中的占比约为76%(2010年末)。

  受新车销售放缓影响,2011年年财险保费虽仍保持了超过10%的同比增速,但增长速度全面低于2010年同期。11月单月全国财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07%,大大低于前年11月44.37%的同比增长幅度。

  为了抢夺正在萎缩的市场,一度平复的价格战在多地重燃,且愈演愈烈。杭州地区,甚至有公司给出了高达23%的商业车险手续费率。这一态势超出了浙江当地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预料,行业协会曾牵头为当地财险公司划出了“耕种”范围。

  根据2010年浙江保险行业协会曾牵头制订的一份行业自律公约,浙江省商业车险手续费实行差别费率,即A、B、C、D档分别对应的手续费上限标准为7%、8%、10%和12%。人保财险为A档,太保、平安、中华联合、国寿等为B档,天平、安诚、安信、长安责任等为D档,其他公司为C档。

  公约还指出,手续费上限标准根据各公司每月全省车险业务增速和合规情况进行浮动。A、B档和C、D档公司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超过市场平均同比增速每3个点和5个点的,下调其下月手续费标准1个点。车险业务增速以全省车险业务为计算基础。

  意味着,如果公司增长幅度超过一定限度,其手续费率需进一步下调,这对中介渠道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减弱。

  然而,颇有点“排排坐、分果果”意味的自律条款,并未带来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

  记者掌握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杭州地区近30家财险公司中,14家保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不足1%,不少没有完成总公司既定目标。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的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4%、40%和29%。

  “已经向总公司汇报,2011年无法完成既定任务了。”一家财险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三大公司有品牌、服务网络优势,电销产品的价格优势,再打价格战,中小公司几乎难以抵挡。”

  不过,三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杭州市场上,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三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17%、14.97%和7.72%;较前年同期分别下降0.93%和上升2.4%和0.73%。

  呼唤退出机制

  除了手续费竞争超出预料,2011年7月开展的浙江全省车险自律交叉检查也发现一系列问题,如费用不真实、降低保费承保等。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不平衡的市场格局,最终让浙江保监局决定采取措施来规范市场。

  三大保险公司以“系统故障”为由停止接受新单之前,上级主管部门曾与其约谈,要求三大保险公司加强依法合规经营,认真整改,主动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带头示范效应。

  浙江当地一位监管人士表示,监管要保证保险公司有对投保人未来可能发生的保险损失进行赔付的能力,而监管层担心的是,过度竞争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细究起来,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有违规问题。”上述总经理告诉记者,处罚的打击面会比较大,而“停单事件”的做法是比较合

  适的解决之道。

  但在杭州之外的保险业界人士看来,车险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目前拥有的市场格局是多年发展和充分竞争的结果,当地监管部门有过度行政干预之嫌。

  一大型财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管认为,语焉不详的停单有“让市场份额”的嫌疑,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事实上,在2011年7月的车险自查通报中,浙江保监局便要求保险公司“以后不允许以系统不支持原因随意拒保”。此次有些自相矛盾的停单事件也显示了当地监管部门的无奈。

  一直以来,手续费监管在业界争议颇多。保险公司之间对于手续费率该不该监管的问题也没有达成一致。不少大型保险公司人士认为手续费应该严格监管,小型保险公司人士则希望适当放开以实现差异化。

  近年来,风险防范成为保监会的行业监管重点,数据真实性和偿付能力监管的核心地位凸现,但分支机构操作层面,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力有限。

  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业绩任务,分支机构有意无意采用很多违规方法。例如有些公司过户车辆行驶证审核不严,导致风险系数使用错误;变更车辆类型或者使用性质降低保费承保;使用假发票等等。

  多位保险业高管认为,退出机制的缺位是目前分支机构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给部分破坏市场秩序的从业人员有了侥幸心理。而退出机制可以让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公司破产退出市场,净化市场主体行为,并对其他公司起到警示。

  光博管理咨询(上海)公司董事长祝光建认为,通过对偿付能力监管倒逼股东采取行动,加强内部治理,公司自查自纠和监管机制双管齐下,才能实现公司的良性运作。但如果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通过偿付能力进行监管的效用会减弱。

  实际操作中,数据真实性很难完全实现,保险历史上曾出现管理层将股东资本消耗殆尽,或者总公司难以管住分支机构的现象。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竞争力弱的公司退出市场,可以使其占用的资源返回市场进行更高效分配,从而提高行业生产力,促进行业发展。

  保险业的一些痼疾也待解决。例如随着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保险公司、保险产品间的费率差异过小,车险产品价格趋于一致的问题凸显。如今,车险费率市场化已箭在弦上。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保险经营主体的良莠不齐,费率市场化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会否引发又一次价格战,仍待市场检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