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监管封堵信贷“旁门”信托贷款仍存腾挪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1:4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2011年在稳健实则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受到限制,担保公司、民间借贷、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渠道(影子银行)被利用,在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开始增加,一些地区不断传出企业主欠债跑路的事件,资金链面临严重考验。除此之外,面对监管层日益严厉的监管新规,银行也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2012年这一游戏如何演绎?人们拭目以待。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面对2011年市场对融资的极度渴望,从贷款类统计口径新增的信托贷款却不温不火。根据用益信托的数据统计,2011年前11月集合类产品信托贷款量为1172亿元,占比为19%,成立690款,占比也为19%,其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9.15%。

   “相比较2010年而言,这个口径统计的信托贷款量是比较低的,主要还是受到银信合作监管的影响。”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尽管银信合作曾被严格监管影响到了2011年信托贷款的新增规模,但是面对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信托公司依然有多种渠道将资金“放”出去。

  银信合作监管冲击信托贷款

   央行最新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信托贷款增加848亿元,同比少增3924亿元。这意味着,2010年同期,信托贷款的增加量达到4772亿元。

   信托贷款新增规模受到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冲击不言而喻。“2010年的确银信合作增长很快,特别是信贷类的产品。”某行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

   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在银信理财产品结构中,信托贷款类产品一共发行246款产品,占比为2.95%,发行规模达到1291.28亿元,占比为5.51%,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80%。而信贷资产类发行109款,占比为1.31%,发行规模为223.16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27%。在近几个月,信贷类产品基本上属于停止发行的阶段。

   据了解,银信合作的信托贷款类产品部分是单一类信托产品,也有部分是集合类信托产品,因此难以从银信合作产品中将其与集合类信托产品进行统计汇总。

   “银信合作我们在2011年早些时候就停了,融资类停了,一些投资类的也在做。主要是融资类产品风险资本计提比例较高。”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称。

   根据银监会72号文对融资类银信合作风险资本计提比例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投资类保持0.5%~1.5%。2011年年初银监会提出要求,信托公司对商业银行未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贷款,应当按照10.5%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

   “个人觉得,2012年信托贷款量不会增长太快,监管部门将信托贷款列为社会融资总量的一部分,肯定是希望信托公司少做。监管层也不希望,银行的信贷收紧之后,资金从信托猛放出去。并且对每个信托产品都实行了审批制度,之前是报备就可以了。”上述信托公司人士称。

  坐等表外转表内细则

   2010年8月份,对于快速增长的银信合作业务,银监会看到了其风险增长的苗头,《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将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纳入严格的监管当中。

   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之前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

   《通知》同时要求,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如果超标的信托公司,需要立即停止开展上述业务。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信托产品期限均不得低于一年,并且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也不能够设计为开放式。

   该监管政策一出,银信合作市场立即就出现了“变脸”的趋势,特别是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在2011年8月之后基本上属于地量发行。但是就在2010年年底到2011年初,银信合作产品的发行再次出现反弹的苗头。银监会再次提出要求,银行2011年需按每季度不低于25%的降幅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到2011年底前完成全部转入。

   根据信托业协会2011年三季末的统计数据,银信合作余额为1.6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的1.61万亿元,增加了618.7亿元,占比为40.83%,较2011年二季度末的43.06%下降了2.23个百分点。

   银监会设定的表外转表内的时间底线已经临近,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此显得比较犹豫。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商业银行都在等,等监管层对于表内转表外的细则出台,只要细则出来,我们肯定会转,但是现在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按照什么标准什么方式来转。”

   该银行人士表示,如果要转的话,对银行的资本压力会很大。如果银行没有按照要求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公司会按照风险资本进行计提,也会承受较大的压力。“总之,为了保证这部分表外资产的风险可控,不是银行就是信托,反正有一方会承受风险。”他称。

  信托贷款多渠道“突围”

   或者上述信托公司人士的愿景,并不足以得到市场的支撑。

   “银信合作受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信托贷款的增量不如2010年。但是,这只是狭义上的信托贷款,广义上来讲,权益投资类信托产品中大部分还是信托贷款。”一位信托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根据用益信托数据,2011年1~11月份,信托公司权益投资类产品成立规模为2074.99亿元,占比为33%,成立1438款,占比为39%,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9%。

   上述信托分析师表示,其实总的算起来,信托贷款成立规模在信托成立产品总规模的占比不会低于50%,依然是今年信托公司发行产品的大头。

   “在分类的口径上,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因此不少属于信托贷款的产品可能会被模糊地划到权益投资里面。”上述信托行业资深专家告诉记者。上述信托人士也表示,其实权益投资类信托产品就是债权类信托产品,现在很多产品都是以“股+债”的方式来操作,很多都难以划分出信托贷款。

   银信合作发展受限,不少信托贷款依然可以绕道银行来做。例如,此前发行的“吉信·建富增盈【3】号广东萨米特陶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款产品就是建行佛山分行对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有授信但是无规模的情况下,推荐给信托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银行发起联合贷款。

   尽管此款产品设计中,并无银信合作的痕迹,但是建行作为“包销”依然参与其中。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操作无疑是打银信合作的“擦边球”。

   市场有需求,信托贷款也会有冲动。但是从长远来看,信托公司始终都要丢下‘融资平台’、‘第二银行’这些称谓,如何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或许是信托公司需要探究的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