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际投行唱多落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23:04 来源: 华夏时报

  集体误判基本金属市场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欲使其灭亡,先让其疯狂。”国际投行深谙此道,2011年又试图联手导演大宗商品动荡大戏,但事与愿违。

   经过两年多的疯狂上涨后,2011年5月大宗商品逆转直下。面对大跌的市场,全球主流投行及对冲基金集体依然疯狂唱多,坚定看好铜和其它基金属价格。

   唱多做空一贯是国际投行常用的伎俩。但这一次并没有得逞。

   2011年下半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价格一路狂跌,铜、铝、铅、锌和镍的价格跌幅都在20%左右,市场表现最差的锡价更是大跌近30%。

   偏执唱多的投行俨然成为了这场豪赌的牺牲品。巴克莱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成为不堪一击的例证,路透社刊文称,两名巴克莱资本公司的资深金属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和铝期货交易操作中,令巴克莱资本公司损失了上千万美元。

  唱多落空

   巴克莱银行一直在做多铜期货。在2011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巴克莱预计期铜价格会从去年第二季度的每吨9137美元上涨至第四季度的每吨12000美元。事实上,期铜在第四季度的平均价格仅为每吨7530美元。

   不久,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担忧席卷全球市场,而铜期货价格随后下跌了近三分之一。

   就在投资者迷茫和犹豫之时,外资投行与机构“抱团”唱多大宗商品一曲接着一曲。2011年12月,大宗商品市场的最大“玩家”之一高盛称,大宗商品价格2012年可能上涨15%。同时,该行维持了对原材料的“增持”评级。

   摩根士丹利的一篇大宗商品分析报告中表示,黄金是2012年在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首选。持同样态度的还有瑞银集团。

   资本市场向来有“唱空不做空、唱多不做多”的玄机,外资投行携手唱多背后不乏秘密。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高盛、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等投行部门建立了大规模的基本金属ETF基金,在全球坐拥巨量的金属库存,曾经一度垄断了交易所库存的80%。

   如此,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在库存高企的背景下,投行不得不为高价库存买单。以巴克莱银行为例,2011年上半年巴克莱资本创造的利润占到全行利润的90%以上,一度被全球权威金融刊物《国际金融评论》将其评为“2011年度投行”。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2011年圣诞节前,交易系统的消息显示,巴克莱的金属交易部主管伊恩·马克雷(Iain Macrae)以及桑德斯(Christian Saunders)两名资深金属交易员离职,因为在2011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的期货交易操作中,巴克莱资本损失了上千万美元。

  集体误判

   一贯狡黠的投行缘何如此不堪一击?一长期研究期货市场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表示,失误归结为近两年来他们在大宗商品现货ETF方面的大量囤积。

   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为例,其持有的黄金数量可与大国匹敌,但是近期其股价却直线下滑,对许多持有该基金的机构客户带来巨大损失,包括闻名的保尔森基金。

   “仔细研究SPDR在黄金方面的持仓可以发现,2011年下半年,当该基金的持仓量屡次接近1300吨之后,市场很快出现了暴跌,其追涨杀跌心态形同街边散户。”上述业内人士称,这样的操作害苦了大量持有SPDR的一些基金,尽管黄金价格在2011年最大上涨幅度超过35%,但是保尔森在黄金市场的投资却出现年度10%的亏损。

   在业内看来,面对急转的大宗商品市场,全球主流投行及对冲基金本次出现的是集体误判。

   2011年12月中旬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宣布终止大宗商品交易,并削减向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融资。这也意味着,该行需要削减2350份职位,并从其运营的55个国家中的21个退出。

   路透社援引某交易员的话称,“法农发生的故事显然正在成为银行业的一个主要趋势,大宗商品交易行业整体正在萎缩。”

   2012年新一轮裁员计划证实了上述说法,全球最主要的三家大宗商品交易者之一摩根士丹利宣布,一季度将削减1600名员工。

   “挥泪斩马谡”的还有苏格兰皇家银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该行可能裁员1万人,集中在投资部门的股票业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