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中国在外交领域"稳中求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8: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当前国际形势具有“后金融危机时期”特点,国际金融危机“余波荡漾”,世界正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渡期,交替复杂、充满变数、“磨合”不畅、“阵痛”不已。究其根源,乃因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即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条件下,新秩序取代旧秩序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仍很强势、不甘失落,而新兴力量的成长也将经受锤炼,新秩序的确立绝非一帆风顺。
刚刚落幕的2011年反映了上述特点,过去一年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戏剧性、复杂性与高风险性令人叹为观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2012年的国际形势仍将错综复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更趋密切敏感,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
201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在外交领域亦应如此。
一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的首要任务仍是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国际形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2011年的势头,2011年出现的诸多问题还属于“进行时”,加之2012年的新情况,如多个国家“大选”扎堆等,中国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决定了外交须审时度势、小心谨慎,切忌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不达、过犹不及;三是中国崛起备受外界“关注”,战略处境更加微妙敏感,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与完全崛起的关键阶段,务必创造性地兼顾“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四是2012年中国将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召开党的十八大,确保国内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基于此,从外交看,2012年应坚持“稳中求进”方针,辩证把握“稳”与“进”的平衡,稳住阵脚、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应着力在以下六个关注点加油使劲:
与时俱进加快“顶层设计”,大力强化对外战略谋划。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大动荡大分化大重组”交织并存,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全面“走出去”同步,对外影响力与日俱增。从自身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外交领域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改革相关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当务之急,应周密筹划国际大战略,重点运筹周边、海洋与“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对外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与目标性。
积极化解外部经济风险。一要有效防范世界经济新的系统性风险。密切跟踪欧美债务危机演变,重点通过IMF等多边机制向有关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妥善经营外汇储备。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加强反制,坚决维护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的经济主权,有效预防“贸易战”、“货币战”与“汇率战”风险。二要充实与改进“走出去”。对“走出去”加强规划、完善布局,服务与监管并举,鼓励中资企业在东道国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境外工作人员、机构与财产等海外利益的保护。
扎实系统推进周边外交。周边应是2012年外交领域的“优先重点”,其实,这一苗头在2011年底就已出现,中国领导人近期密集出访周边,周边国家政要也接连访华,周边外交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与此同时,周边一些重要地缘方向又出现了新情况与新变数,有三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一是刚柔并济,合作为主、斗争为辅,以“有理、有利、有节”的实际行动树立威信,塑造“言必行、行必果”与受人敬重的国家形象;二是稳妥应对地区热点,促其降温、防其升温、避免失控。我们积极同包括朝鲜在内的有关各方沟通交流,支持朝鲜稳定发展,坚决维护半岛稳定的立场。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重点帮助巴基斯坦稳定与发展;三是自信与冷静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拓展中美在亚太的互利合作。
有的放矢开展“大选年”外交,防止大选冲击双边关系。对某些西方大国在“战略困境”之中的复杂敏感心态与要强逞能心理,应有充分认识。鉴于美国总统“选战”导致美对华政策趋硬与中美摩擦趋增的可能,宜冷静应对,强调“艺术”,注重技巧,加强沟通,增加互信,主动引导,力争中美关系平稳过渡。
平衡而有重点地发展与两大“集群”的战略关系。平衡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关系。对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强调“稳”,稳步推进中美、中欧、中日关系;对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强调“进”,增强“共同发展”与“共同命运”的“战略共识”,加强团结,强化“金砖国家”机制,提升“集体行动”,拓展“南南”经贸金融合作,共同抵制发达国家转嫁金融危机的企图。妥善统筹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争取“良性竞争”,防止被发达国家利用矛盾与分化。
在涉及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有效反制外部势力插手与侵犯中国主权。□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邵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