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比清新空气更宝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9: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从呼声兴起到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原则通过,即将正式出台,不过短短两个多月。国家对于民意的回应,可谓积极、迅速、有力。这充分说明中国政府是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政府。
为什么一个原本很专业、很陌生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会一时之间引发如此大范围、高强度的注意?
因为呼吸的空气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涉及面最广,离日常生活最近,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了一般环境事件。
为什么一场起于民间的空气质量之争,会得到国家层面如此高度的重视,以及职能部门迅速的推进?
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容不得回避和遮掩。虽然任重道远,前途多艰,也必须勇敢直面,克难攻坚。
“不能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老百姓怨声载道。”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得不错。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保工作要善于“接地气”,充分体现民众的期待和诉求,广泛调动民众的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公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李克强副总理将基本的环境质量定位为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这种提法前所未有。由此可见,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其实,PM2.5只是一个个案。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远不止于此。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进入公众视野的多起环境事件,无一不令人心痛,也更促人反思。
为什么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屡治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常常是为了一时发展忽视甚至牺牲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仍然靠拼资源、拼消耗。这样的增长模式只能带来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经济增长也将更加难以为继。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既守住青山绿水,又赢得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稀缺资源和可持久的生产力,也将推动经济进入“无限的增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应该说,监测PM2.5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由此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
如果我们借助这个契机,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那么很多环境问题都将逐步化解,蓝天碧水也不会再遥远。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