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莉:亚太地区武器装备竞争进入高峰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3: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莉 口述 本报记者 邓亚君 采访/整理

  【人物简介】李莉,国防大学军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中央电视台特约军事评论员。著有《散不尽的硝烟》、《大国意志——打开核黑箱》等,预言今后十年全球武器装备有望迈入更高、更强的革新阶段。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去年以来,我参加了许多军事节目的录制,让我非常欣喜的是,发现很多观众对军事武器装备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我的研究和观察出发,2011年全球在武器装备发展领域也呈现出较往年更明显的特点。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全球军费投入的增长比较快。从2005年开始,军费开支在各国都有所增加。整体看来,亚太地区对军费投入的增长相对较快,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2011年,包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都提出了未来十年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涉及的金额均为上千亿美元。比如,俄总理普京已经承诺未来十年的军费开支为6510亿美元,而印度未来十年计划建造的船舰就有上百艘,数量相当可观。此外,去年年初开始,其他国家也出台了强有力的、着眼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规划。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亚太地区武器装备竞争的高峰期,也意味着会有大量的高新武器装备投入服役,而且涉及到很多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第二个特点是去年全球范围内重大的高新武器项目比较密集,这预示着可能长期以来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沉寂期”将被打破,或者至少会有希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在,美国第二架空天飞机都上空了,说明它的新型发动机有了突破,包括一体化设计技术、新型信息技术、隔热技术等也有所突破。我还注意到高超音速武器目前试射的频率比较多,比如美国“猎鹰计划”中要发展的高超音速甚至极超声速巡航导弹,这一技术是非常难的,虽然试验败多胜少,而它正在摸索中进步。还有对激光武器的频繁实验……我想,过去一二十年来,长期的武器装备陷入了技术上的困顿。但现在的发展趋势说明,“困顿”被打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对军事领域感兴趣的朋友不难发现,当下各国在武器装备领域的竞争态势明显。虽然传统武器大国,诸如美国、俄罗斯等,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在全球化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不复存在。比如,美国以前在四代机领域是一枝独秀,如今,这样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俄罗斯、印度开始合作研发T-50;我们中国的J-20首飞;日本、韩国已经明确决定购买F35,若再考虑到F35涉及到的参与国还有澳大利亚,说明很多国家都能够掌握先进的四代机技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竞争局面?我想这首先是各国对本国未来军力发展的强烈预期,并期待通过军力增长,来扩大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从这个视角来讲,目前东南亚国家整体武器装备采购力度很大,采购管道也呈现出多元化:既有来自美国的军售,也有来自俄罗斯等国的军售。在东南亚国家对武器装备的采购历史上,现在都处于高水平阶段。这将使得地区局势相关的负面效应也很明显。

  但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的竞争态势与军备竞赛尚有一定区分,因为各国目前表现出的竞争局面更多是着眼未来的一种主观设计,瞄准的对象不完全一致,自身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过在东南亚国家中,确有军备竞赛的痕迹。我个人认为,它们的“补齐”心理明显。特别是看到有的国家通过国际管道采购到新式武器或二手装备之后,会使得其它国家不甘落后。

  越是竞争激烈,局势越值得观望。我希望2012年,普通公民能有更强烈的、更敏感的国防意识。去年通过参与媒体节目的录制,我看到大家的国防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收到过许多观众的来信,其中观众提到很多设计,他们对一些武器装备有着值得称赞的奇思妙想。

  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如果不谈政治、不关心军事、国防,不关注世界和周边国家的发展是件很危险的事,所以眼前的局面很可喜。我希望今年公众对国防的关注度继续到达更高的层面;同时,我也希望媒体报道军事新闻时以国家利益的视角来分析全局,不煽动民族情绪,用更理性、更客观的声音来传播观点。这样,我们对军事问题的讨论才会更务实、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