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江绍兴:传统产业转型探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5:38 来源: 《中国投资》

  文/浙江省发改委研究室

  绍兴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表明,产业升级必须依靠创新并落到实处,必须走集群化道路,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同时政府要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政策要引导和严管严控并重,简言之,产业升级必须政府、企业互动,合力推进

  印染产业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也是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绍兴县印染产业在全国和全省都具有重要地位,2010年全县印染布产量180亿米,占全省总产量的53%、全国总产量的30%。作为纺织业的重要环节,印染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为谋求印染业漂亮嬗变,绍兴县大力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此举不仅有力地推进了绍兴县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加快从纺织大县向纺织强县的跨越,且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和关注,并对浙江省乃至全国印染产业及其他产业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子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五大”重点

  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

  绍兴县现有印染企业212家,占地面积18,181亩,印染设备10,810台(套),总产能180亿米。其中,滨海工业区外现有印染企业171家,占地面积13,385亩,印染设备9,030台(套),产能146亿米。印染业既是绍兴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部分,也是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但是,作为传统产业,随着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的日益增强,绍兴印染业同样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布局散乱、占地多、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问题。近一半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主要形式是靠购买新设备,还有35%是依赖仿制新产品;全县万元GDP能耗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90%左右。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经济发展,绍兴县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10年6月,绍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启动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计划在5年时间内将80%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并安排4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集聚滨海的印染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集聚空间。针对目前绍兴印染产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全县平均的2倍左右,污水排放占全县工业污水排放的90%以上,以及企业布局散乱监管难、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等问题,对印染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实现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一是优选集聚地点。通过实地调查,反复的科学论证,综合考虑产业特点、区域布局和热电、污水排放等条件,决定在滨海工业区建设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二是规划引领。着手开展《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十二五”发展规划》、集聚区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落实等工作,明确产业的空间布局。三是政策引导。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和相关细则,对集聚企业在土地置换、设备贴息、排污指标调减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四是落实保障条件。及时启动签约企业落户和集聚区供电、供水、供热、排污、职工公寓、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企业集聚。

  (二)严格准入条件。一是根据2010年国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严格集聚企业的准入条件,在企业规模、工艺装备、排放量核定、资源消耗、清洁生产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达不到上述要求又不同意重组的企业,不予进入园区。二是专门邀请中国印染协会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印染企业集聚升级的设备配置,包括可以搬迁和新增设备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对不符合准入要求的设备坚决予以淘汰。三是建立设备档案。对集聚企业的搬迁和新增设备进行登记造册,统一建立档案,为设备改造提升、排放量核定等重要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三)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核减排污量。2010年,对全县印染企业统一核减排污量15%,并在“十二五”期间继续进行分期核减。二是实行“末位淘汰制”。由县环保局、经贸局负责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工艺设备名录和淘汰期限,对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淘汰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或吊销排污许可证。2010年以来,关停淘汰非法、落后印染设备908台(套),淘汰印染落后产能7.1亿米。三是严管严控。加强力量、加大力度对印染企业实施严管严控,对全县219家企业的清下水排放口实施封堵,对印染企业集中的镇街和鉴湖主体、三江流域、萧绍边界等重点区域采取巡查、直查和专项检查等手段进行监管,对群众举报以及管线排放超标严重的入网企业进行24小时监测,2010年以来,已对23家违法违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整治,其中3家企业实施强制关停。

  (四)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结合绍兴印染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的意愿,以经济手段为主,强化利益导向,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对自愿退出印染行业或愿意集聚到滨海的印染企业,允许原有企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规模、工艺达不到集聚要求的企业,允许以股份制等形式,重组节能环保型企业,同时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五)实行“一条龙”服务。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简化工作程序,对提出申请集聚的印染企业,经镇(街道)、开发区初审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办理项目落户相关手续,方便企业。

  产业集聚升级成效显现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有两批共96家印染企业签约集聚滨海。通过整合,将集聚企业整合为82家,减少企业14家,减少印染年产能21.34%,淘汰落后产能30.13%,减少用地面积31.5%。随着集聚升级工程的进一步推进,预计5年后可实现以下目标:

  (一)节约用地面积约1/3。企业集聚后预计共可盘出建设用地11,000亩,可以解决绍兴县土地资源紧张局面,并通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实行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

  (二)减少废水排放1/3。通过集聚升级,预计“十二五”减排任务可提前两年完成,全县印染废水排放量减少1/3,印染企业污水进管达标COD浓度降至500mg/L以下。

  (三)淘汰落后产能约1/3。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即退出关停一批,集聚提升一批,严管严控一批。淘汰落后产能33.89亿米,占原产能31.1%;净削减产能24.07亿米,净削减22.08%。印染总产能缩减至160.94亿米,有76.85%印染产能集聚在滨海工业区。

  (四)降低资源能耗。通过制定绍兴县印染行业环保标准,应用先进工艺及装备,严格执行集聚滨海的印染企业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综合能耗、每百米新鲜水取水量、针织物及纱线综合能耗等标准,力争到2015年,全县印染企业用水量降低1/3,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五)优化产品结构。通过集聚升级,在原料结构上,力争高附加值的纯棉印染布、混纺印染布、功能性化纤布的比例达50%。在产品结构上,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力争衣着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布的比例各占1/3。计划到2015年,印染行业销售利税率达到8%以上,科技和品牌对纺织产业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

  (六)提升装备水平。通过严格印染设备准入条件,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定形机以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支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工艺水平,浴比1∶8以下的溢流染色机等设备达到80%以上,使印染生产线总体水平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浙江省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以块状经济及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传统产业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以及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块状经济,为浙江区域经济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各地政府及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的成功实践,为浙江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产业升级必须依靠创新并落到实处。

  “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本。为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绍兴县在工艺技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推进印染产业全方位创新。在工艺技术创新方面,严格设定技术、工艺、设备准入标准,并对印染企业集聚升级的设备配置,专门邀请由中国印染协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强势采用先进,坚决淘汰落后。在组织结构创新方面,依托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升级。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政策推进与严管严控并重,通过制定政策,努力让中小印染企业感到诚意,从而主动转型升级。通过上述3个“创新”,绍兴印染业的要素优化、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启示之二:产业升级必须走集群化道路,政府要规划建设配套设施。

  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基地,推进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是浙江省传统产业升级重要途径。但是,浙江省许多地区在推进集聚时,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比较滞后,产业集聚基地的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发展升级的需求,影响了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绍兴县在实施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中,重视产业集聚功能设施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空间,推进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管理、价值链升级;同步规划建设产业集聚所需水、电、路、汽、气、通信等设施,以及职工公寓、商贸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印染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这些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绍兴纺织印染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启示之三:产业升级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要政策引导和严管严控并重。

  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资源承载压力加大、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摈弃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把强势推进印染业节能减排作为重中之重,走循环发展之路。一是政策引导,对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实现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二是严格准入,引导企业应用高效、节能、低耗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在制造环节控制能耗和排污量,做好节能减排的源头管理;三是严管严控,继续加大实施监管的力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放的企业进行查处,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约束企业违法行为。

  启示之四:产业升级必须政府、企业互动,合力推进。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各自作用,二者形成合力。绍兴县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作用。政府着重在营造氛围、政策引导和加强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扎实、深入地开展调研,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的各类激励政策,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保护企业集聚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专门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对印染产业集聚的审批、备案等方面实行 “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氛围。企业作为转型升级主体,积极参与集聚升级方案的讨论制定,同时积极配合政府,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实施企业搬迁,改造提升,产品升级等,主动进行转型升级。

  完善推广

  为全省传统产业集聚提供借鉴

  (一)绍兴县要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努力将集聚工程建设成为全省的示范工程。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集聚园区,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完善供电、供水、供热、排污、职工公寓、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二是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印染企业入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设备,继续加大严管严控、保持倒逼压力,推进企业集聚提升。三是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重点、措施,落实责任,抓好抓实集聚工程的各项工作。

  (二)省、市要大力支持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一是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建议对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工程给予鼓励支持;对浙江省其他取得重要成效的集聚工程,在建设用地上给予倾斜支持。二是在能耗、排放指标上给予支持。对于各地在实施集聚工程中节约出来的能耗、排放指标,明确归集聚工程实施所在地使用;同时,省里在安排能耗、排放指标时,适当给予鼓励支持。三是省级及地方财政安排集聚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集聚工程的功能平台建设。

  (三)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合力推进。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工程关系到浙江省纺织业的转型升级,牵涉到许多省、市部门的工作职能,需要加强综合协调,合力推进。建议省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厅、财政厅、环保厅、安监局等相关厅局积极介入,加强实地调研,根据各自职责,给予指导帮助,提升集聚工程的水平和层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前期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取得支持的基础上,继续向国家发改委汇报、争取,努力将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及浙江省其他重大产业集聚工程纳入国家重点生产力布局与调整规划;梳理集聚工程中的龙头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将其列入浙江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作为重大工程予以支持。

  (五)及时总结推广。跟踪了解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集聚工程在工作理念、政策举措及工作成效等方面的经验。适时召开全省现场会,加以宣传推广,为各地推进传统产业集聚升级提供借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