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春运是时代难题的样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月8日,为期40天的2012年春运正式启动,今年春运客流量估计将超过31亿人次。一年一度的中国式大迁移又开始了。

  作为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作为亲情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民众一年一度的阖家团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权利和人性需求。也正因此,社会各界历来高度关注、重视春运的质量,希望每一个在路上的旅人,都能拥有平安而温暖的旅程。

  那么,现实情况如何呢?每一年的春运,都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今年亦不例外。老问题是,人多票少,一票难求。新问题是,电话、网络等购票渠道不是很畅通,对于进城务工人群来说,网络购买的方式更难运用,等等。“实名制”带来的新矛盾也在考验着这场世界上最壮观的人群流动与迁徙。在大批旅客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之后,还有许多人在为订票担忧。

  看一看人山人海的车站,看一看半夜里还在排队买票的人群,看一看网购或电话购买一直不畅而焦急生气的旅客,不能不说,微观景象里的民生烦恼甚至辛酸,仍然一览无余。寻常百姓回家过年的不易,确实在给政府与运输部门继续提出要求。但如果要把春运中的问题与责任都推给运输部门,则又有失公允。庞大的人群,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空间的转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其实,春运是中国式难题的样本。解答春运难题的背后,隐含着求解其他时代难题的规律。一方面,现实国情摆在眼前,短期内的供需关系不能不去正视;另一方面,只要主事者努力为之,点点滴滴的进步亦是可以清晰看出的。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求共识、推改革,日拱一卒,必有所获。

  铁路是春运的主战场。无疑,现实国情仍对春运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今年春运客流量预计将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其中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尽管近年来铁路运力一直在提升,但比之不断增长的旅客需求,“一票难求”的现象短期内恐怕难以完全消失。

  表面上看,春运难题主要难在供需关系失衡,深处里呈现的,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距、户籍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都在对春运问题产生作用。大量人群之所以每年候鸟般地在异地之间来回奔走,一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二是人口未能真正实现自由迁徙。表面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纠结在一起,反映出的正是一个典型中国式难题的复杂性所在。

  作为运输部门来说,短期内能做的,就是努力挖掘潜力,提高临时运能,并改善春运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服务。比如,增加购票渠道,以避免所有购票者都拥挤于车站或代售点;又比如,实施“实名制”,以求扫除多年来一直相当普遍的“黄牛”现象。这些措施或不完美,也引发了部分旅客的不满和埋怨,但已经算是“发展中的困难”了。

  也就是说,该肯定的要肯定,不完美的地方须改正,这才是一个中肯的态度。诚然,一部分旅客虽然能够走得了,但未必走得好,且不断提升中的运输能力与巨大的社会需求之间,缺口仍然相当大,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不过,这样的现实显然并不说明,点点滴滴的改良措施是无益的。

  总体来说,中国的运输部门在应对举世罕见的年度“中国式迁徙”方面,已经具备了越来越强的能力,也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春运不完美,但确实在进步。因此,问题的一个关键在于形成共识:春运不仅只是一个民生问题,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当长的过程,短期只能治标,缓解供需矛盾,改善服务质量。看清楚问题的性质,就要有立刻可以实施的行动,推动改革的进程。改革只能进不能退,不进则退,某种意义上,慢进也是退。有改革就有进步,有改革就有未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