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必须严控银行保险再融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23:16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会议上严厉批评了“钱生钱”现象。那么到底谁在玩“钱生钱”的游戏呢?社会资本炒房、炒股、炒艺术品都是“小来来”,赚不到多少钱,搞不好还要赔大钱(如炒股)。最强悍的“钱生钱”玩家其实是银行和保险。

   整个2011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社会财富大规模向银行等虚拟经济部门流动: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银行却赚得盆满钵满。2011年1-9月,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合计6920.53亿元,同期230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4870.59亿元。什么概念呢?就是16家上市银行创造的净利润,大致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平均1家上市银行利润顶140多家实体类上市公司。而能够上市的实体类公司,绝大多数是中国企业中的精英。

   金融危机下,欧美最难过的是银行,而中国最好过的是银行,中国的银行甚至比没有发生危机的时候还好过!多么鲜明的对比!

   中国的银行玩“钱生钱”游戏主要靠两条。一靠国家信用。欧美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会破产,但中国的储户坚信中国政府不会让银行破产。所以,中国的银行实际上“借用”了国家强大的信用红利。二靠无休止的再融资。上市银行通过发债、配股、增发等手段,将社会资本吸纳到自己手里,再转手借给实体企业,赚取丰厚的息差利润。所以,不是社会资本在玩“钱生钱”,而是银行在利用社会资本玩“钱生钱”的游戏。

   只要能很方便、持续地得到廉价资本,中国的银行业就缺乏内部约束力。如果缺钱就能融资,那么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假设我们对银行再融资采取严厉的限制措施,银行失去了“流动性传销”的资金来源,就只能靠强化经营来降低风险和获取利润。

   但是银行很鬼。它们天天叫喊资本金不足,存在系统性风险。“如果不让融资,银行出事我可不管哦!”谁能担得起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责任!国家只好一次次默许其贪婪的融资行为。

   在这个“钱生钱”的游戏中,储户(负利率)和投资者(高利息)承担了损失,实体经济获得又少又贵的资金,国家的信用被侵蚀,惟一获得暴利的是银行。

   银行赚了这么多钱干什么呢?用来补充资本金?才不,这样就太傻了。资本金可以通过再融资补充,赚的钱不发掉会长毛的!银行的高管和员工富得流油。由于年报尚未公布,有媒体初步估算,2011年前3季度16家上市银行付给职工的薪酬合计为1681.44亿元,这个数字比2010年全年付给职工的薪酬1469.73亿元还多出了211.71亿元。2011年全年16家上市银行职工人均薪酬约12.27万元,超上年52.54%。2010年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年薪为825万元,其他五大商业银行董事长年薪都在100万元以上,2011年薪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保险“钱生钱”的模式与银行类似。所不同的是,银行坐等廉价资金上门,而保险需要口干舌燥地“拉钱”。但在再融资胃口方面,中国平安等保险类企业圈钱的魄力,一点也不输于银行。

   还有一种更恶劣、更被投资者痛恨的“钱生钱”游戏:新股大幅溢价发行。包装一家实体企业,花点钱争取上市,1亿元的净资产卖出10亿元的价钱,暴利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抑制“钱生钱”的游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必须彻底改变股票发行制度,同时要严厉限制银行、保险、券商等虚拟经济领域的再融资,把发债、股票增发的“额度”让给实体企业。这件事情最好不要请“一行三会”来做。“一行三会”同属金融系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纠葛,永远有无穷的延缓理由和困难。

   更高层次的设计应该由更高层来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