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召开 重庆民生经济方法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2: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吴红缨
1月10日,在位于中山四路的重庆市委会议室,薄熙来与包括本报在内的十多家媒体召开座谈会,席间薄熙来畅谈重庆经济,并回应各种争议。一起参与座谈的,还有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时值重庆地方两会召开。2011年,重庆GDP近万亿,五项重要经济指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作为重庆的缩差共富目标主要衡量标志的基尼系数,下降了0.17。
薄熙来在座谈会上透露,越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方,越有挑战性,而这种挑战可以激活人的思维。
2007年的重庆,经前几届政府夯实基础,正处于寻找进一步突破的关键阶段。
当时这个内陆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全年GDP4676亿,位西部第6位。在产业上,长期倚重汽摩产业,同时,开放力度不足。统计显示,2003年之前,外商投资金额还不足5亿美元,2003年到2007年也只有10亿美元。
此外,重庆还有特殊市情,作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面临较大城乡、贫富、区域差距。
2008年,薄熙来在重庆提出通过扩大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为防止发展中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逐渐有了共同富裕的纲领。
2011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几年的发展改革归纳总结,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
重庆将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将其由0.438降至0.35,同时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31降至2.51左右,以人均GDP衡量的主城区“一圈”和“两翼”差距从2.21降至2.1左右。
在1月8日黄奇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这个路径概括为: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中,加快发展,缩差共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薄熙来将之称为“民生导向经济”。
在民生方面,重庆是第一个针对农民工问题实施大规模举措的区域。早在2008年,重庆就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通过创新地票交易,持续使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获得发展资金。
2010年,重庆又推户籍改革,提出1000万农村人口转户进城的庞大计划,以减少有限资源上的农业人口。据统计,2011年底,已有322万农村居民转户进城。
重庆还提出庞大的公租房建设计划,计划3年建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提供给转户进城人员及当地农民工。
重庆民生经济方法论
地票交易承担了大部分转户成本,公租房则解决新市民的居住,IT产业则提供就业。同时,户改使重庆获得在沿海稀缺的稳定的劳动力,成为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同时,重庆经济迅速增长。
据重庆市人大提供的数据,2011年,重庆经济发展指标中,GDP增幅、出口增速、加工贸易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航空口岸货运量增速均列全国首位;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三,投资、消费、进出口总额均处全国前列。其中,重庆全年GDP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首位。
黄奇帆表示,内陆开放高地也基本形成,全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增长58%。新增海外投资项目5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接近300亿美元,翻了一番多。
黄奇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全市基尼系数下降0.17。
薄熙来认为,重视民生,重庆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过程,还是发展的动力,如果一定要等到发展起来再研究分配、改善民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改革开放之初,为打破平均主义,提升各方面积极性,实行了差异化发展,但这个过程和时间太长了,负面效应没得到控制,贫富差距过大,照样破坏生产力。”薄熙来称。
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薄熙来认为,现在中国吸引外资全球第一,出口总额全球第一,随着资本布局完成已无太大上升空间,而消费是中国经济重大的动力,民生就是提升中低消费者收入水平,对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黄奇帆称,重庆在2012年将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突出缩差共富这个主基调,预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将增长13.5%,基尼系数下降到0.4左右。
但是,外界同时也质疑重庆的发展方式有过于强烈的政府强势主导色彩。
薄熙来对此称,如果完全放任市场经济,政府不起作用,重庆不可能走到今天,政府对社会稳定,安全,广大社会成员要负起责任,这两者可以很好地结合。
此外重庆重大的民生改革,如户籍改革,地票制度等等都存在争议。主要的担忧是,万一产业不景气,进城人员出现大面积失业,城市可能无法承受。
黄奇帆回应说,这是另一个层面考虑的问题,而不应就此停止改革的步伐。
对于争议颇大的重庆唱红打黑,薄熙来也回应说,这么大一个城市,需要有精气神和主旋律。
关于重庆未来共同富裕的程度,薄熙来解释说,它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共同”,要适当消除贫富差距,另一个是“富裕”,这是没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