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PMI主导权引出行业数据打架“中国式数据掐架”何时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3:36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王毅鹏 报道 制图 任萍

  这几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在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发布问题上的“掐架”煞是好看。事实上,“数据罗生门”广泛存在于中国的经济活动中,车市销量、车型油耗、企业盈利,不同的“婆家”就会有不同的说法。 “说谎”的数据不仅让决策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徒增难度,更让普通民众生活在“不明真相”之下而遭受损失。

  PMI指数

  中采联与统计局争信息主导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采联”)与国家统计局的这一阵仗,更是脱离了传统不同统计口径数据差距的“打架”范畴,将矛头直指统计数据发布的“主导权”上,因此被业内解读为“公开挑战统计局”的好戏。截至记者发稿时,中采联的官网首页上仍旧悬挂其“郑重声明”,否认官方PMI是由国家统计局调查并委托物流协会发布的,并强调“中国PMI调查是由我会率先研究、倡导发起、主导推动、不断完善建立起来的”。

  中采联在声明中毫不留情地指出,“PMI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委托物流协会发布,不符合基本事实,不尊重历史,是不负责任的。 ”据中采联称,2004年6月28日,中采联正式向国家统计局提交了建立PMI统计调查制度的报告(物联科(2004)58文),并起草了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提出借鉴国际上由非政府机构组织调查并发布PMI指数的经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调查和发布中国PMI指数。

  据媒体报道,中采联对统计局的不满已经长达6年。实际上,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便一直称“PMI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和中采联共同合作编制”。而今年1月6日统计局发布的一篇新闻稿再次使用上述表述,使得其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从中采联声明内容看,PMI调查确实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支持,不过这是否属于“委托”还存有疑问。对于中采联的此次声明,国家统计局新闻处工作人员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此声明,但现在暂时对此事没有回应。

  事实上,PMI的数据掐架并非今日一仗。事实上,中国PMI指数除了上述官方统计口径之外,汇丰银行发布的“民间版PMI”也一直“不合”。中采联日前发布数据显示,受元旦和春节节日效应提前释放带动,2011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重返 “荣枯分水岭”之上。而汇丰12月PMI终值从11月的47.7%升为48.7%,仍处于分水岭之下。

  车市销量

  最真实数据神秘退出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发布汽车产销数据的有3个机构,分别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但是,这3家机构的月度数据基本没有一次是“吻合”的。最极端的例子出现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统计上半年销量后的数据差距达到了惊人的183万辆!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获悉,中国车市的每月例行数据发布起始于2007年,乘联会每月的例行数据发布,曾是媒体关注和报道行业产销情况的主要依据。 2008年底,随着中汽协加入相关数据发布,业界普遍以中汽协的数据为权威发布。 2010年5月,中汽研也加入了车市产销的统计大军。

  更诡异的则是,以“新车上牌数据”为蓝本、被业内誉为“最真数据”的中汽研数据在仅仅公布了4个月后,意外出局暂停公布,中汽协的数据就在媒体的视线中消失了,其中缘由至今不明。其留存的想象空间足以折射中国车市数据之乱。

  中汽研的退出似乎并没有让这场“数据之争”完全终结。目前,关于汽车行业每月产销数据的公布则剩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油企利润

  两桶油上演“数据苦肉计”

  从发改委披露的数据看,去年前9月整个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这一数据与两大石油公司前9月炼油亏损645亿元的巨额数据相差甚远。此前,中石油与中石化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元和230.9亿元,总计645亿元。

  两者的天壤之差,不禁令人疑窦丛生。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是来自国家统计局口径,是对包括两大油企在内的整个炼油行业的描述。 “炼油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油企的巨额亏损。 ”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相关人士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漏洞”为来自"两桶油"的数据急打“补丁”。

  不过,这一解释显然不具备多少说服力。记者注意到,全国炼油企业共有340多家,若这一解释合理,这就意味着去年前9个月中石化、中石油两油企之外的其他炼油企业净利润高达600亿元。

  “一看就是数据有问题。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峰对记者表示。如果再算上油价上行期一直被两巨头刻意割裂的化工板块利润,亏损需要由涨价来补贴的说法就更匪夷所思。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去年前9个月化工板块的累计利润则高达2889亿元,同比猛增了50.7%。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说“掐架”到这种程度的两组数据还没有任何存疑之处,实在难以服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